T2013(54) |
论《红楼梦》中的贾芸 |
吕惠玲 |
学年 |
中国文学 |
刘勇强 |
2013 |
T2013(55) |
赏玩与抒怀:吴文英、周密、张炎题画词浅析 |
陈琳琳 |
学年 |
中国文学 |
张鸣 |
2013 |
T2013(56) |
李碧华小说中的“香港意识” |
李喆 |
学年 |
中国文学 |
蒋朗朗 |
2013 |
T2013(57) |
论袁枚《子不语》的叙述艺术特点 |
齐肇楠 |
学年 |
中国文学 |
李鹏飞 |
2013 |
T2013(58) |
小说与生活•意识流向何处——论伍尔夫实现沟通的可能性 |
杨柳青青 |
学年 |
中国文学 |
蒋晖 |
2013 |
T2013(59) |
杨慎《异鱼图赞》研究 |
朱佳艺 |
学年 |
中国文学 |
陈连山 |
2013 |
T2013(60) |
“交叉地带”的觉醒与抗争——从空间权力结构看《平凡的世界》与《高兴》 |
于茜 |
学年 |
中国文学 |
贺桂梅 |
2013 |
T2013(61) |
论诏书文体在西汉前期的形成 |
罗雪晴 |
学年 |
中国文学 |
于迎春 |
2013 |
T2013(62) |
老舍笔下的“生存与道德”问题——以老舍山东时期、以北平为背景的小说作品为例 |
高思 |
学年 |
中国文学 |
王风 |
2013 |
T2013(63) |
重述神话:回归与逃离——由盘古神话的重述说开去 |
王玉玊 |
学年 |
中国文学 |
陈连山 |
2013 |
T2013(100) |
“胜败”类动词的句法语义分析 |
崔璨 |
学年 |
语言学 |
袁毓林 |
2013 |
T2013(4) |
作为女性修辞的儿童书写——以刘真、张洁作品为例 |
秦雅萌 |
学年 |
中国文学 |
贺桂梅 |
2013 |
T2013(15) |
精英粉丝的力量:网络文学评价机制的民间探索——以耽美主题贴吧“爱所以存在”、“寒武纪年”为例 |
楼悦晨 |
学年 |
中国文学 |
邵燕君 |
2013 |
T2013(16) |
后现代叙述中的人生——浅论骆以军《我们》中的荒诞和幽默 |
王上 |
学年 |
中国文学 |
计璧瑞 |
2013 |
T2013(91) |
雪窦重显交游考附诗歌辑佚 |
刘怡君 |
学年 |
古典文献学 |
许红霞 |
2013 |
T2013(107) |
《论衡》、《太史公书》互见文本词汇比较 |
王静 |
学年 |
语言学 |
胡敕瑞 |
2013 |
T2013(92) |
花光仲仁生平考 |
翟丹 |
学年 |
古典文献学 |
许红霞 |
2013 |
T2013(93) |
透过朝鲜使臣眼中的皇帝丧礼看“华夷之辨” |
潘庭玉 |
学年 |
古典文献学 |
漆永祥 |
2013 |
T2013(17) |
论丧歌的安魂作用 |
潘旺 |
学年 |
中国文学 |
陈连山 |
2013 |
T2013(18) |
腾冲皮影的造型艺术 |
宝诺娅 |
学年 |
中国文学 |
王娟 |
20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