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2012(4) |
《浮沉》与崔曼莉:在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之间的一个个案 |
陈富利 |
学士 |
中国文学 |
邵燕君 |
2012 |
B2012(5) |
余华与当代先锋小说研究 |
田惠娜 |
学士 |
中国文学 |
蒋朗朗 |
2012 |
B2012(98) |
中日韩居住文化研究 |
任素希 |
学士 |
民间文学 |
王娟 |
2012 |
B2012(102) |
关于中国古代婚姻的研究 |
李恩珍 |
学士 |
民间文学 |
王娟 |
2012 |
B2012(68) |
明末清初妒妇题材小说叙事模式研究 |
麦慧君 |
学士 |
中国文学 |
李鹏飞 |
2012 |
B2012(6) |
中国文化认同的危机与转机 |
付珊珊 |
学士 |
中国文学 |
韩毓海 |
2012 |
B2012(113) |
名词加程度范畴的性质再探讨 |
刘祎 |
学士 |
语言学 |
陈保亚 |
2012 |
B2012(114) |
母语者对不同语气的攻击性反应和模仿 |
冯望舒 |
学士 |
语言学 |
孔江平 |
2012 |
B2012(7) |
赖声川戏剧中的外省人形象 |
管萌 |
学士 |
中国文学 |
李杨 |
2012 |
B2012(8) |
谍影重重——谍战戏的意识形态书写 |
缐悦 |
学士 |
中国文学 |
李杨 |
2012 |
B2012(70) |
晏子进谏有效性的原因分析 |
王彤 |
学士 |
古典文献学 |
常森 |
2012 |
B2012(9) |
刘基拟乐府创作的艺术得失及赋题方法 |
青子文 |
学士 |
中国文学 |
钱志熙 |
2012 |
B2012(115) |
话语标记“你猜怎么着”的功能与分布浅析 |
陈甦萌 |
学士 |
语言学 |
董秀芳 |
2012 |
B2012(87) |
“欲望法则”的转轨——阿尔莫多瓦近十年来叙事风格的转变 |
张迿 |
学士 |
比较文学 |
秦立彦 |
2012 |
B2012(10) |
聆听生命的悲音——穿越阿来《空山》三部曲中的声音世界 |
叶赛 |
学士 |
中国文学 |
陈晓明 |
2012 |
B2012(81) |
阿多诺“反艺术”理论再解读 |
辛爽 |
学士 |
文艺学 |
杨铸 |
2012 |
B2012(88) |
反抗与觉醒——《呼啸山庄》中的女性意识表达 |
闫梦醒 |
学士 |
比较文学 |
秦立彦 |
2012 |
B2012(89) |
海上,镜中——后冷战时代的上海想象(1990-2007) |
缴蕊 |
学士 |
比较文学 |
戴锦华 |
2012 |
B2012(11) |
东北沦陷区的殖民记忆与性别叙事——兼论日据时期台湾女性文学 |
胡晨 |
学士 |
中国文学 |
计璧瑞 |
2012 |
B2012(116) |
普通话/e/音位变体的音值分析 |
于梦晓 |
学士 |
语言学 |
王韫佳 |
20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