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2012(39) |
时空错置的都市异托邦:白先勇、朱天心、骆以军小说中的台北 |
欧阳月姣 |
学士 |
中国文学 |
计璧瑞 |
2012 |
B2012(76) |
陈尧咨生平考述 |
袁腾飞 |
学士 |
古典文献学 |
陈晓兰 |
2012 |
B2012(40) |
《文心雕龙》“在纬军国”思想探析 |
赵铁凯 |
学士 |
中国文学 |
柳春蕊 |
2012 |
B2012(93) |
奥维德《变形记》的爱情主题 |
陈图南 |
学士 |
比较文学 |
秦立彦 |
2012 |
B2012(139) |
新型“被X”的句法分析 |
黄新骏蓉 |
学士 |
语言学 |
沈阳 |
2012 |
B2012(140) |
非偏正结构层面“的”的功能作用和隐现情况 |
汪莹 |
学士 |
语言学 |
沈阳 |
2012 |
B2012(141) |
上古汉语无定代词“或”及“莫”的用法辨析及其语义地图分析 |
冯俊龙 |
学士 |
语言学 |
邵永海 |
2012 |
B2012(41) |
欧阳修、苏轼亭台楼阁记浅谈 |
黄柯柯 |
学士 |
中国文学 |
张鸣 |
2012 |
B2012(84) |
离散的共同体——史书美的华语语系理论研究 |
胡洋 |
学士 |
文艺学 |
蒋晖 |
2012 |
B2012(42) |
“本乡的陌生人”和“陌生的本乡人”——《果园城记》和《憩园》中返回故地的叙事者 |
张玉瑶 |
学士 |
中国文学 |
吴晓东 |
2012 |
B2012(43) |
逃离与面对:论安妮宝贝小说中的异域空间 |
王沛君 |
学士 |
中国文学 |
邵燕君 |
2012 |
B2012(94) |
爱情与婚姻的航行——简评《傲慢与偏见》的奥斯汀式婚恋观 |
乔暘 |
学士 |
比较文学 |
秦立彦 |
2012 |
B2012(44) |
野性的呼唤与畏惧——《怀念狼》与《狼图腾》中狼的形象及其文化象征 |
石琳 |
学士 |
中国文学 |
陈晓明 |
2012 |
B2012(85) |
偶然性:反启蒙的致幻剂——阿多诺文化工业商品化艺术接受理论浅析 |
武梦恬 |
学士 |
文艺学 |
蒋晖 |
2012 |
B2012(103) |
汉苗蚩尤形象初探 |
江林峰 |
学士 |
民间文学 |
陈连山 |
2012 |
B2012(45) |
城市洪流的“单程票”:从《苹果》、《到阜阳六百里》析艺术电影中的城市“迁徙” |
朱茜 |
学士 |
中国文学 |
李杨 |
2012 |
B2012(46) |
半个世纪的沉浮——从三部作品看中国资本家的文学谱系 |
李杭媛 |
学士 |
中国文学 |
李杨 |
2012 |
B2012(77) |
石延年年谱 |
杨祎 |
学士 |
古典文献学 |
许红霞 |
2012 |
B2012(78) |
浅谈宋代官刻与重文政策 |
朱蕾 |
学士 |
古典文献学 |
林嵩 |
2012 |
B2012(104) |
正月初八顺星习俗的起源与流变考 |
朱倩 |
学士 |
民间文学 |
陈连山 |
20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