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2012(21) |
三四十年代大学语文教材及教育研究 |
周昀 |
硕士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商金林 |
2012 |
M2012(47) |
唐宋变革下的“骫骳从俗”——以柳永为研究中心 |
张博 |
硕士 |
文艺学 |
卢永璘 |
2012 |
M2012(74) |
韩语母语者对汉语普通话/r/和/l/的感知和产生 |
李善冏 |
硕士 |
汉语言文字学 |
王韫佳 |
2012 |
M2012(40) |
“十七年”少数民族题材电影中的认同建构 |
董乐 |
硕士 |
文艺学 |
王岳川 |
2012 |
M2012(41) |
海登•怀特的转义理论研究 |
何川 |
硕士 |
文艺学 |
杨铸 |
2012 |
M2012(42) |
虐待与受虐的心理美学意义 |
胡静静 |
硕士 |
文艺学 |
王丽丽 |
2012 |
M2012(43) |
邓以蜇文艺思想研究 |
刘天琦 |
硕士 |
文艺学 |
金永兵 |
2012 |
M2012(44) |
列斐伏尔的“空间生产”理论研究 |
刘同华 |
硕士 |
文艺学 |
金永兵 |
2012 |
M2012(45) |
《二十四诗品》品目暨内涵分合释义问题探析 |
鲁子奇 |
硕士 |
文艺学 |
卢永璘 |
2012 |
M2012(46) |
从“三言”中的“当场描写”看话本小说的文人化进程 |
邵鑫 |
硕士 |
文艺学 |
卢永璘 |
2012 |
M2012(48) |
舒斯特曼身体美学研究 |
王学强 |
硕士 |
文艺学 |
杨铸 |
2012 |
M2012(49) |
苏珊 • 桑塔格的摄影批判研究 |
薛晋蓉 |
硕士 |
文艺学 |
杨铸 |
2012 |
M2012(76) |
作格分裂模式的连续统分析 |
曹东 |
硕士 |
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 |
王超贤 |
2012 |
M2012(77) |
从语义地图看汉语“和”类词 |
王菲宇 |
硕士 |
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 |
叶文曦 |
2012 |
M2012(78) |
锡伯语中的汉语借词 |
安义宣 |
硕士 |
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 |
汪锋 |
2012 |
M2012(79) |
现代汉语表程度浅的程度副词的语义韵研究 |
万伟 |
硕士 |
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 |
李娟 |
2012 |
M2012(54) |
《韩非子》所字结构研究——所字结构中的核心谓词与所字结构形式和功能的关系 |
鲍楠 |
硕士 |
汉语言文字学 |
宋绍年 |
2012 |
M2012(55) |
现代汉语中名词成分的定指性与句法位置关系的篇章考察 |
陈黎 |
硕士 |
汉语言文字学 |
沈阳 |
2012 |
M2012(56) |
《增修互注礼部韵略》异读字研究 |
范莹 |
硕士 |
汉语言文字学 |
张渭毅 |
2012 |
M2012(57) |
《左传》中的副词“又”、“亦”、“复” |
胡泊 |
硕士 |
汉语言文字学 |
邵永海 |
20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