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2012(23) |
异的写作:救赎还是个人的离去 |
李志 |
学年 |
中国文学 |
陈晓明 |
2012 |
T2012(24) |
从《郭有道碑》看东汉经学对碑文创作的影响 |
刘兰芷 |
学年 |
中国文学 |
龚鹏程 |
2012 |
T2012(79) |
周孚及其《非诗辨妄》初探 |
李少博 |
学年 |
古典文献学 |
吴鸥 |
2012 |
T2012(25) |
许地山创作中的生存哲学 |
赵雅娇 |
学年 |
中国文学 |
吴晓东 |
2012 |
T2012(26) |
小说家的使命——昆德拉小说实践中的理论自觉 |
桂春雷 |
学年 |
中国文学 |
吴晓东 |
2012 |
T2012(27) |
传统故事的现代讲述——以徐克的《梁祝》为例 |
王宁 |
学年 |
中国文学 |
秦立彦 |
2012 |
T2012(80) |
薛雪交游小考 |
王舒帷 |
学年 |
古典文献学 |
李更 |
2012 |
T2012(28) |
天使与魔鬼的较量——明清时期现实性与非现实性妒妇小说研究 |
黄娣佳 |
学年 |
中国文学 |
李鹏飞 |
2012 |
T2012(45) |
人性的生长——解读《神探夏洛克》中“爱的成长史” |
王雪 |
学年 |
中国文学 |
李杨 |
2012 |
T2012(29) |
来自边缘的呐喊——台湾文学中的女同性恋书写 |
邰楠 |
学年 |
中国文学 |
计璧瑞 |
2012 |
T2012(30) |
从《出山异数记》到《过金陵论》——《桃花扇》创作主旨研究 |
王骁健 |
学年 |
中国文学 |
潘建国 |
2012 |
T2012(31) |
全球语境下的虹影文化写作 当民族性走向世界性 |
朱博 |
学年 |
中国文学 |
蒋朗朗 |
2012 |
T2012(32) |
《呼兰河传》中的儿童书写 |
张石 |
学年 |
中国文学 |
孔庆东 |
2012 |
T2012(33) |
《基督山伯爵》小说及电影改编 |
李瑞 |
学年 |
中国文学 |
秦立彦 |
2012 |
T2012(93) |
合成复合词构造方式的分类研究 |
王冠 |
学年 |
语言学 |
沈阳 |
2012 |
T2012(34) |
魏晋南北朝时期酒与文人审美情趣关系浅谈 |
孙鑫 |
学年 |
中国文学 |
龚鹏程 |
2012 |
T2012(35) |
元代尉迟恭杂剧考论 |
张冰洁 |
学年 |
中国文学 |
黄卉 |
2012 |
T2012(2) |
从传统中国到现代中国:启蒙、民族主义与《中国之命运》 |
潘子豪 |
学年 |
中国文学 |
韩毓海 |
2012 |
T2012(3) |
张孝祥词作风格及其成因 |
陈超 |
学年 |
中国文学 |
李简 |
2012 |
T2012(1) |
90年代以后长篇小说中的文化叙事 |
黄昳婧 |
学年 |
中国文学 |
陈晓明 |
20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