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2012(4) |
《西厢记》中的张生形象与元代文人心态 |
王大鹏 |
学年 |
中国文学 |
李简 |
2012 |
T2012(94) |
清末民初北京话歇后语初探 |
张琳莉 |
学年 |
语言学 |
郭锐 |
2012 |
T2012(81) |
《浙南谱牒文献汇编》及其资料价值 |
戴璐绮 |
学年 |
古典文献学 |
王岚 |
2012 |
T2012(5) |
明清通俗小说中同性恋的成因研究 |
刘雅琛 |
学年 |
中国文学 |
李鹏飞 |
2012 |
T2012(95) |
利用日语汉字音读辨析汉语的尖团音 |
张迎雪 |
学年 |
语言学 |
张渭毅 |
2012 |
T2012(96) |
词类类型学方法论述评 |
叶述冕 |
学年 |
语言学 |
邵永海 |
2012 |
T2012(97) |
清末民初北京话“给”的功能考察 |
金晓丹 |
学年 |
语言学 |
郭锐 |
2012 |
T2012(6) |
反讽视域下的“顽主”世界——王朔小说的一个面向 |
张薇 |
学年 |
中国文学 |
蒋晖 |
2012 |
T2012(7) |
遗民身份下的今昔之感与忆旧情怀——王沂孙、张炎怀旧词之对读 |
王启玮 |
学年 |
中国文学 |
张鸣 |
2012 |
T2012(8) |
世界性与中国特质:谈严歌苓的移民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的写作 |
何冠男 |
学年 |
中国文学 |
陈晓明 |
2012 |
T2012(9) |
张爱玲小说世界中的时空之城 |
陆沁诗 |
学年 |
中国文学 |
吴晓东 |
2012 |
T2012(10) |
前路迢迢——试论台湾“外省第二代”作家“自我身份认定”问题 |
汪忞 |
学年 |
中国文学 |
计璧瑞 |
2012 |
T2012(82) |
民主德国汉学研究综述 |
赵君楠 |
学年 |
古典文献学 |
刘萍 |
2012 |
T2012(98) |
作为第二语言的汉语普通话声调习得理论研究综述 |
徐轶玮 |
学年 |
语言学 |
王韫佳 |
2012 |
T2012(11) |
厨川白村与胡风文艺思想比较及胡风与五四文学传统关系浅析 |
郭蔚臻 |
学年 |
中国文学 |
王丽丽 |
2012 |
T2012(12) |
《聊斋志异》中的动物形象研究 |
蔡沁知 |
学年 |
中国文学 |
李鹏飞 |
2012 |
T2012(83) |
《左传》中的工官和百工 |
杨思敏 |
学年 |
古典文献学 |
刘瑛 |
2012 |
T2012(13) |
《十七号出入口》中的历史记忆与国族认同 |
张盼 |
学年 |
中国文学 |
李杨 |
2012 |
T2012(14) |
《说岳全传》与《水浒传》的“忠义”观念异同论 |
曾文宏 |
学年 |
中国文学 |
刘勇强 |
2012 |
T2012(15) |
少年与诗忆——论兰波诗与通灵人信札 |
肖闽星 |
学年 |
中国文学 |
车槿山 |
20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