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2012(116) |
《战国策》名词语义框架研究 |
雷瑭洵 |
学年 |
语言学 |
邵永海 |
2012 |
T2012(52) |
晚明通俗小说中的僧人形象 |
程涛 |
学年 |
中国文学 |
潘建国 |
2012 |
T2012(53) |
宅腐挺韩,“85—95”的逆袭——解析微博“肘子体” |
肖映萱 |
学年 |
中国文学 |
邵燕君 |
2012 |
T2012(88) |
晚清聊城杨氏“陶南山馆”研究 |
吕文杰 |
学年 |
古典文献学 |
许红霞 |
2012 |
T2012(55) |
从结构主义到后结构主义——论卡尔维诺的《寒冬夜行人》 |
于海洋 |
学年 |
中国文学 |
秦立彦 |
2012 |
T2012(106) |
汉语动词蕴含关系的类型分析 |
苗宇晶 |
学年 |
语言学 |
袁毓林 |
2012 |
T2012(56) |
赵树理作品中的老人形象研究 |
付泽新 |
学年 |
中国文学 |
李杨 |
2012 |
T2012(99) |
《史记》中的“可以” |
焦一和 |
学年 |
语言学 |
杨荣祥 |
2012 |
T2012(89) |
《全宋诗》辑补 |
魏晋茹 |
学年 |
古典文献学 |
许红霞 |
2012 |
T2012(57) |
中古招隐诗意象特征初探 |
韩放 |
学年 |
中国文学 |
钱志熙 |
2012 |
T2012(58) |
我们风闻其名——论《约伯记》中的上帝和智慧 |
王珺瓅 |
学年 |
中国文学 |
秦立彦 |
2012 |
T2012(100) |
清末民初北京话程度副词研究 |
饶德孟 |
学年 |
语言学 |
郭锐 |
2012 |
T2012(101) |
长时共振峰在表现不同语言声道特性中的应用 |
徐益雪 |
学年 |
语言学 |
孔江平 |
2012 |
T2012(102) |
《金瓶梅词话》语气词研究 |
向君 |
学年 |
语言学 |
杨荣祥 |
2012 |
T2012(103) |
侯部演变史 |
向灵凤 |
学年 |
语言学 |
张渭毅 |
2012 |
T2012(104) |
定中“的”字短语歧义现象的发现与探讨 |
田骏 |
学年 |
语言学 |
詹卫东 |
2012 |
T2012(59) |
明“学”:《论语》“学而时习之”章发微 |
曹子聪 |
学年 |
中国文学 |
吴国武 |
2012 |
T2012(84) |
《全宋诗》辑佚七十二首——宋代27位僧人诗作补遗 |
寇晓丹 |
学年 |
古典文献学 |
许红霞 |
2012 |
T2012(105) |
粤语虚词“亲” |
刘淑娴 |
学年 |
语言学 |
李小凡 |
2012 |
T2012(60) |
从启蒙主义到“坦然为之”——无限流小说的流变 |
陈晓君 |
学年 |
中国文学 |
邵燕君 |
20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