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2012(36) |
并州片晋语语音研究 |
王琼 |
博士 |
汉语言文字学 |
李小凡 |
2012 |
D2012(37) |
汉语语气词“来着”的时体意义研究——从时、体、语气互动和主观化的角度看 |
谢成名 |
博士 |
汉语言文字学 |
袁毓林 |
2012 |
D2012(38) |
汉魏音读异读字研究 |
刘莉 |
博士 |
汉语言文字学 |
耿振生 |
2012 |
D2012(39) |
上古汉语状语研究 |
苏颖 |
博士 |
汉语言文字学 |
杨荣祥 |
2012 |
D2012(40) |
汉语受事话题句历史演变研究 |
袁健惠 |
博士 |
汉语言文字学 |
蒋绍愚 |
2012 |
D2012(41) |
上古牙喉音特殊谐声关系研究 |
郑妞 |
博士 |
汉语言文字学 |
孙玉文 |
2012 |
D2012(10) |
中国古代后妃外戚研究——以二十五史“后妃外戚传”为中心 |
李政富 |
博士 |
中国古代文学 |
李零 |
2012 |
D2012(11) |
宋代《伤寒论》的流传与伤寒文献研究 |
逯铭昕 |
博士 |
中国古典文献学 |
高路明 |
2012 |
D2012(12) |
《史记》疑误考 |
苏安国 |
博士 |
中国古典文献学 |
安平秋 |
2012 |
D2012(13) |
胡培翚礼学研究——以《仪礼正义》为中心 |
张文 |
博士 |
中国古典文献学 |
安平秋 |
2012 |
D2012(15) |
《史记》的写本时代——公元十世纪前《史记》的传写与阅读 |
张宗品 |
博士 |
中国古典文献学 |
安平秋 |
2012 |
D2012(16) |
论掌握形体特点对古文字考释的重要性 |
刘洪涛 |
博士 |
中国古典文献学 |
李家浩 |
2012 |
D2012(17) |
战国文字异体字研究——以东方六国文字为中心 |
刘云 |
博士 |
中国古典文献学 |
李家浩 |
2012 |
D2012(1) |
挚虞研究 |
徐昌盛 |
博士 |
中国古代文学 |
傅刚 |
2012 |
D2012(3) |
北宋士大夫词研究 |
马里扬 |
博士 |
中国古代文学 |
袁行霈 |
2012 |
D2012(4) |
杜甫七言歌行艺术研究 |
辛晓娟 |
博士 |
中国古代文学 |
钱志熙 |
2012 |
D2012(5) |
汉魏晋南北朝边塞乐府诗研究 |
于海峰 |
博士 |
中国古代文学 |
钱志熙 |
2012 |
D2012(6) |
才女群体与文士社会——以明清之际女性著述汇刊为中心 |
付湘龙 |
博士 |
中国古代文学 |
夏晓虹 |
2012 |
D2012(7) |
唐宋词体论要 |
李飞跃 |
博士 |
中国古代文学 |
张鸣 |
2012 |
D2012(19) |
民国北京“平民教育”的渊源与兴起(1912-1920) |
陈尔杰 |
博士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温儒敏 |
20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