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2011(027) |
梁实秋的自由主义文艺观 |
杨晓雪 |
学士 |
中国文学 |
王丽丽 |
2011 |
B2011(028) |
郭绍虞三、四十年代文学批评史研究的展开 |
王丁 |
学士 |
中国文学 |
柳春蕊 |
2011 |
B2011(029) |
金庸武侠小说人物“无父”分析 |
陈思 |
学士 |
中国文学 |
李杨 |
2011 |
B2011(030) |
李安华语电影对“父亲”的温情解构 |
王杨 |
学士 |
中国文学 |
李杨 |
2011 |
B2011(031) |
浅谈台湾区域性词语对大陆词汇的传播 |
汪强强 |
学士 |
语言学 |
汪锋 |
2011 |
B2011(032) |
个人力量与超越之维——后现代语境下的《让子弹飞》 |
孙牡丹 |
学士 |
中国文学 |
李杨 |
2011 |
B2011(033) |
从汉韩对比的角度看话题标记——比较“믄/는”和“是” |
朴红花 |
学士 |
语言学 |
汪锋 |
2011 |
B2011(034) |
《西洋记》——植根于俗世的神魔小说 |
李美英 |
学士 |
中国文学 |
李鹏飞 |
2011 |
B2011(035) |
跨越文化断裂带——80年代小说中“船”意象的知识谱系考察 |
白惠元 |
学士 |
中国文学 |
陈晓明 |
2011 |
B2011(036) |
香港情爱叙事的可能性——读张爱玲《倾城之恋》与王安忆《香港的情与爱》 |
张丽雪 |
学士 |
中国文学 |
陈晓明 |
2011 |
B2011(037) |
流亡到人生两端的乡土想象——试论二十年代鲁迅废名乡土文学中的主体安置 |
杨松梅 |
学士 |
中国文学 |
吴晓东 |
2011 |
B2011(038) |
“有人、有时、有些、有点”结构词汇化的分析 |
朱泓 |
学士 |
语言学 |
董秀芳 |
2011 |
B2011(039) |
从女官制度看宋代宫廷中的知识女性 |
杨光磊 |
学士 |
古典文献 |
杨海峥 |
2011 |
B2011(040) |
青春的至高涅槃——试论梁晓声的“北大荒小说” |
宋鹏程 |
学士 |
中国文学 |
陈晓明 |
2011 |
B2011(041) |
城市亚文化与青年的角色认同——关于北京地区动漫、轻小说、同人活动的调研与观察 |
赵楠 |
学士 |
中国文学 |
吴晓东 |
2011 |
B2011(042) |
奇思壮采,腾天潜渊——从梦窗词与长吉诗、玉溪诗的对比看梦窗词的艺术特色 |
董哲 |
学士 |
语言学 |
张鸣 |
2011 |
B2011(043) |
困兽之斗:“80后”文学中的成长困境 |
张琳 |
学士 |
中国文学 |
陈晓明 |
2011 |
B2011(044) |
“理想国”与“桃花源”——张炜小说文本中的两种思想倾向 |
王梓瑜 |
学士 |
中国文学 |
陈晓明 |
2011 |
B2011(045) |
心灵里孕育着奖励——马雁诗歌细读 |
郑依菁 |
学士 |
中国文学 |
臧力 |
2011 |
B2011(046) |
一场未得的爱恋——李碧华小说的怀旧与时间要素分析 |
严菲菲 |
学士 |
中国文学 |
陈晓明 |
20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