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2011(067) |
宝镜与中国古典小说 |
张玲玲 |
学士 |
中国文学 |
李鹏飞 |
2011 |
B2011(068) |
网络文学“弑神灭天”现象研究 |
高华伟 |
学士 |
中国文学 |
陈晓明 |
2011 |
B2011(069) |
苦难书写与刻板印象——论新世纪小说中的转型期农村女性 |
江鹏 |
学士 |
中国文学 |
金永兵 |
2011 |
B2011(070) |
《渔洋山人精华录》惠栋、金荣注关系考辩 |
冷雪涵 |
学士 |
古典文献 |
漆永祥 |
2011 |
B2011(071) |
后乌托邦姿态——论格非《人面桃花》三部曲中的乌托邦精神思索 |
伍观弟 |
学士 |
中国文学 |
陈晓明 |
2011 |
B2011(072) |
广州话中的修饰语后附成分——“噉” |
何雨殷 |
学士 |
语言学 |
沈阳 |
2011 |
B2011(073) |
对《大话西游》与《盗梦空间》的比较思考——兼探电影文本及其时代精神的变迁 |
门聪 |
学士 |
中国文学 |
李杨 |
2011 |
B2011(074) |
论元杂剧包公戏中的女性形象 |
陈洁琳 |
学士 |
中国文学 |
张鸣 |
2011 |
B2011(075) |
禁色下的暴力——90年代台湾同志小说中的暴力书写 |
蔡依纹 |
学士 |
中国文学 |
计璧瑞 |
2011 |
B2011(076) |
江永《周礼疑义举要》初探 |
廖海华 |
学士 |
古典文献 |
吴国武 |
2011 |
B2011(077) |
英语母语者学习汉语假设复句的偏误分析 |
陈叶 |
学士 |
语言学 |
沈阳 |
2011 |
B2011(078) |
建国以来北京旧城改造中传统文化保护思路的演进 |
刘颖 |
学士 |
中国文学 |
王娟 |
2011 |
B2011(079) |
论70年代台湾现代民歌运动中的民族想象——“中国想象”和“台湾想象” |
刘慧 |
学士 |
中国文学 |
计璧瑞 |
2011 |
B2011(080) |
解读《金云翘传》中王翠翘的形象塑造 |
俸田 |
学士 |
中国文学 |
秦立彦 |
2011 |
B2011(081) |
“凡是美丽都是附带着哀音的”——以《桥》为中心论废名早期小说中的哀愁美风格 |
钟欣 |
学士 |
中国文学 |
王风 |
2011 |
B2011(082) |
《知网》本体重构与词义相似度计算的优化 |
陈刚 |
学士 |
应用语言学 |
刘扬,詹卫东 |
2011 |
B2011(083) |
基于模式自动发现相似词初探 |
朱成 |
学士 |
应用语言学 |
詹卫东 |
2011 |
B2011(084) |
宋代成人礼初探:从朱熹《家礼》看宋代成人礼的理想设计 |
何其书 |
学士 |
古典文献 |
许红霞 |
2011 |
B2011(085) |
中国城市民俗研究概述 |
范雯 |
学士 |
中国文学 |
王娟 |
2011 |
B2011(086) |
动名兼类的英汉对比考察 |
曹彦雁 |
学士 |
语言学 |
郭锐 |
20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