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2011(087) |
“被流放的记忆”——港台电影中的“海港”书写研究 |
王磬 |
学士 |
中国文学 |
陈晓明 |
2011 |
B2011(088) |
浅析武侠类玄幻小说的崛起——以《诛仙》为例 |
胡涛 |
学士 |
中国文学 |
张颐武 |
2011 |
B2011(089) |
汉语合成复合词的结构特征和构造形式再分析 |
魏航 |
学士 |
语言学 |
沈阳 |
2011 |
B2011(090) |
史记会注考证札记 |
韦胤宗 |
学士 |
古典文献 |
杨海峥 |
2011 |
B2011(091) |
父亲的归来——“后九七”香港电影父亲形象中的怀旧与寻根 |
张蕊 |
学士 |
中国文学 |
黄子平 |
2011 |
B2011(092) |
新时期“打工文学”的现代性与现实性特质探究——解读“打工族”城市化进程中的心灵之路 |
王慧慧 |
学士 |
中国文学 |
金永兵 |
2011 |
B2011(093) |
“民国情绪”——试论章诒和回忆录《往事并不如烟》《伶人往事》 |
巩潇蔓 |
学士 |
中国文学 |
黄子平 |
2011 |
B2011(094) |
“后金庸”时代的突围——从古龙到张大春武侠小说创作考察 |
赵永强 |
学士 |
中国文学 |
孔庆东 |
2011 |
B2011(095) |
从语义地图看上古汉语中的虚词“以” |
都桓兴 |
学士 |
语言学 |
叶文曦 |
2011 |
B2011(096) |
绝境处的精神突围——以王海鸰婚恋小说为底本浅析中国特色的女性主义 |
王焱 |
学士 |
中国文学 |
金永兵 |
2011 |
B2011(097) |
少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下的民族身份认同 |
赵悦波 |
学士 |
中国文学 |
张颐武 |
2011 |
B2011(098) |
性别与文化乌托邦:世界尽头的历史想象——新世纪民族国家话语书写与自我建构两种 |
马晋 |
学士 |
中国文学 |
陈晓明 |
2011 |
B2011(099) |
浅析明清女性弹词与戏曲创作中的独特叙事模式——性别转换 |
赵梓言 |
学士 |
中国文学 |
李鹏飞 |
2011 |
B2011(100) |
从“卑弱”到“清贞”,从“专一守节”到“生死与共”——试论《女诫》、《女论语》之差异 |
刘晶 |
学士 |
古典文献 |
王丽萍 |
2011 |
B2011(101) |
《朱子语类》介词“从”用法初探 |
刘杰 |
学士 |
语言学 |
刘子瑜 |
2011 |
B2011(102) |
司马相如大赋艺术特质及其成因探析 |
黄琪 |
学士 |
中国文学 |
杜晓勤 |
2011 |
B2011(103) |
重评辜鸿铭 |
陈澹宁 |
学士 |
中国文学 |
韩毓海 |
2011 |
B2011(104) |
耽美文学的美学特征和快感机制——以小说《暮云深》为例 |
谢靖妍 |
学士 |
中国文学 |
邵燕君 |
2011 |
B2011(105) |
严羽《沧浪诗话》简论 |
武振涛 |
学士 |
中国文学 |
杨铸 |
2011 |
B2011(106) |
女性他者与性别制造 |
李雯洁 |
学士 |
中国文学 |
陈晓明 |
20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