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2011(1) |
东方红气球——一次跨文化声色之旅 |
缴蕊 |
学年 |
中国文学 |
秦立彦 |
2011 |
T2011(8) |
简析金庸小说中的中国历史审视角度 |
周鹤 |
学年 |
中国文学 |
韩毓海 |
2011 |
T2011(7) |
美国情景喜剧《生活大爆炸》的狂欢化特点解析 |
胡晨 |
学年 |
中国文学 |
金永兵 |
2011 |
T2011(6) |
网络民间鬼故事研究——以网络流传的400简短鬼故事为例 |
杜佳 |
学年 |
中国文学 |
陈连山 |
2011 |
T2011(53) |
祁县方言多功能语法词“佬”的语义分析 |
卢亚洲 |
学年 |
语言学 |
李小凡 |
2011 |
T2011(5) |
论网络“小白文”的商业特质——以我吃西红柿《星辰变》等创作为例 |
许龙 |
学年 |
中国文学 |
邵燕君 |
2011 |
T2011(4) |
地域书写的温情与能量——“后赵树理写作”语境下葛水平对“山药蛋派”的突破以及对山西文学发展的启发 |
李静 |
学年 |
中国文学 |
陈晓明 |
2011 |
T2011(25) |
论艾青诗歌大气风格的形成与表现 |
陈雪柠 |
学年 |
中国文学 |
温儒敏 |
2011 |
T2011(24) |
“李宇春现象”的文化研究解读 |
周冰俏 |
学年 |
中国文学 |
李杨 |
2011 |
T2011(42) |
人体词充当量词的语法特征与发生机制 |
陈茜 |
学年 |
语言学 |
袁毓林 |
2011 |
T2011(21) |
失落的男权——白先勇、严歌苓海外华文写作中的性别叙述 |
王琳 |
学年 |
中国文学 |
计璧瑞 |
2011 |
T2011(51) |
满语中的汉语借词 |
王一舒 |
学年 |
语言学 |
陈保亚 |
2011 |
T2011(50) |
微博的语言表达与情感分析 |
马川茼 |
学年 |
语言学 |
袁毓林 |
2011 |
T2011(49) |
搜索引擎中爬虫问题研究及实验报告 |
刘慧颖 |
学年 |
语言学 |
胡俊峰 |
2011 |
T2011(48) |
基于人人网个人状态的情感分析 |
徐艺峰 |
学年 |
语言学 |
吴云芳 |
2011 |
T2011(35) |
浅析韩国的巫教 |
朴香丹 |
学年 |
中国文学 |
陈连山 |
2011 |
T2011(20) |
浅析鲁迅小说中的北京描写 |
韩轩 |
学年 |
中国文学 |
温儒敏 |
2011 |
T2011(19) |
《玻璃球游戏》中的师生关系 |
许倩 |
学年 |
中国文学 |
张辉 |
2011 |
T2011(47) |
副词“就”在表量关系结构中的语法作用 |
谢英镝 |
学年 |
语言学 |
沈阳 |
2011 |
T2011(38) |
穆修生平考 |
申金贤 |
学年 |
古典文献学 |
王岚 |
20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