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2010(041) |
关于现代汉语“给”字特殊结构的研究 |
张倩 |
学士 |
语言学 |
沈阳 |
2010 |
B2010(042) |
《赶集》的艺术——解读老舍短篇小说的“幽默”和“诗意” |
王适文 |
学士 |
中国文学 |
商金林 |
2010 |
B2010(043) |
存在句式“NPL+V+着/了+NP”相关问题探讨 |
周圆 |
学士 |
语言学 |
沈阳 |
2010 |
B2010(044) |
《水浒传》累积过程研究 |
刘伯良 |
学士 |
中国文学 |
潘建国 |
2010 |
B2010(122) |
语义地图:理论简介与发展史评述 |
王瑞晶 |
学士 |
语言学 |
邵永海 |
2010 |
B2010(123) |
作为屈原自传之《离骚》——兼谈关于《离骚》作年的有关问题 |
李臻颖 |
学士 |
文献学 |
吴鸥 |
2010 |
B2010(124) |
荒诞与嬉闹背后的多重可能——从《三枪拍案惊奇》说起 |
常濛 |
学士 |
中国文学 |
张颐武 |
2010 |
B2010(045) |
论“味外之旨” |
沈悦 |
学士 |
文艺学 |
杨铸 |
2010 |
B2010(046) |
“就”语义指向的多样性分析 |
张雪 |
学士 |
语言学 |
沈阳 |
2010 |
B2010(047) |
镜像内外——论严歌苓《第九个寡妇》中的“中国”/“女性”书写 |
孟婷婷 |
学士 |
中国文学 |
贺桂梅 |
2010 |
B2010(048) |
织女形象另探——关于牛郎织女故事中的织女负面形象 |
李超 |
学士 |
中国文学 |
陈泳超 |
2010 |
B2010(049) |
欧阳修《诗谱补亡》考论 |
仝十一妹 |
学士 |
文献学 |
吴鸥 |
2010 |
B2010(050) |
浅析朱舜水东瀛传道之精蕴 |
郭彪 |
学士 |
文献学 |
林嵩 |
2010 |
B2010(051) |
归去来兮——新历史小说长篇家族史叙事模式解析 |
陈欣瑶 |
学士 |
中国文学 |
贺桂梅 |
2010 |
B2010(052) |
割裂词语研究 |
王广雷 |
学士 |
语言学 |
邵永海 |
2010 |
B2010(053) |
《世说新语》中介宾位置上的代词回指与零形回指 |
苏婧 |
学士 |
语言学 |
胡敕瑞 |
2010 |
B2010(054) |
汉赋美色描写初探 |
罗静 |
学士 |
中国文学 |
傅刚 |
2010 |
B2010(055) |
性别、身份、民族——关于朱天文、侯孝贤的电影文本分析 |
韩沛奇 |
学士 |
中国文学 |
蒋朗朗 |
2010 |
B2010(056) |
本间久雄文学概论在中国的传播及影响 |
荣文汉 |
学士 |
文艺学 |
金永兵 |
2010 |
B2010(057) |
“人性”的消长:土地改革小说中斗地主场景的变迁 |
朴婕 |
学士 |
中国文学 |
李杨 |
20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