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2010(058) |
杨万里与张浚交往考论 |
唐田恬 |
学士 |
文献学 |
吴鸥 |
2010 |
B2010(059) |
论俄国形式主义后期的自我修正 |
孔楠 |
学士 |
文艺学 |
金永兵 |
2010 |
B2010(060) |
拍案而起以前——从闻一多的文学史研究说起 |
张一帆 |
学士 |
中国文学 |
王枫 |
2010 |
B2010(061) |
汉语个体量词与名词语义搭配关系的历时考察 |
魏辰 |
学士 |
语言学 |
郭锐 |
2010 |
B2010(062) |
现代汉语个体量词对名词的选择限制 |
关思怡 |
学士 |
语言学 |
郭锐 |
2010 |
B2010(063) |
一个汉学家眼中的二十世纪中国文学思想渊源——以顾彬教授的《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为例 |
何双双 |
学士 |
文艺学 |
陈跃红 |
2010 |
B2010(064) |
试论柳宗元山水文学中的身份焦虑及其消解 |
常方舟 |
学士 |
中国文学 |
杜晓勤 |
2010 |
B2010(065) |
“笑侃大上海”之外:周立波、海派文化与中产阶级 |
庄雪雅 |
学士 |
中国文学 |
张颐武 |
2010 |
B2010(066) |
宋人校勘与韩愈集的文本发展 |
董岑仕 |
学士 |
文献学 |
李更 |
2010 |
B2010(067) |
方文山“中国风”歌词中的主体意识与民族认同 |
熊捷 |
学士 |
中国文学 |
张颐武 |
2010 |
B2010(068) |
论毕淑敏的社会问题类小说 |
刘超 |
学士 |
文艺学 |
金永兵 |
2010 |
B2010(069) |
竹内敏雄艺术理论的体系逻辑 |
吴林格 |
学士 |
文艺学 |
金永兵 |
2010 |
B2010(070) |
论晚明小品文谐谑与文雅风格的关系 |
骆冰兰 |
学士 |
中国文学 |
刘勇强 |
2010 |
B2010(071) |
两个世界 多重境界——《红楼梦》中的“理想国” |
洪书欣 |
学士 |
中国文学 |
李鹏飞 |
2010 |
B2010(072) |
古龙研究述论(1986——2009) |
黄倩倩 |
学士 |
中国文学 |
计壁瑞 |
2010 |
B2010(073) |
中唐传奇小说中的女性形象:一座承前启后的里程碑 |
丁一秋 |
学士 |
中国文学 |
潘建国 |
2010 |
B2010(074) |
庾信家族考 |
富嘉吟 |
学士 |
文献学 |
钱志熙 |
2010 |
B2010(075) |
汉语合音词研究 |
王春茵 |
学士 |
语言学 |
邵永海 |
2010 |
B2010(076) |
《蛙》:女人的异化与回归 |
濮方竹 |
学士 |
中国文学 |
贺桂梅 |
2010 |
B2010(077) |
鬼魂的形象与情感意志的表现——以“三言”相关作品为中心 |
杜辛 |
学士 |
中国文学 |
刘勇强 |
20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