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2010(118) |
“把”字句的构式语义及语义地图研究 |
王玮 |
学士 |
语言学 |
李小凡 |
2010 |
B2010(119) |
《汉书•艺文志》的文学相关性研究 |
何欢 |
学士 |
文艺学 |
柳春蕊 |
2010 |
B2010(120) |
从拉康之欲望图解分析林夕歌词之情感转向 |
李淑贞 |
学士 |
中国文学 |
张颐武 |
2010 |
B2010(121) |
“后九七”香港电影中的澳门书写 |
林小雯 |
学士 |
中国文学 |
李杨 |
2010 |
B2010(125) |
大众传媒视野下的媒体文学批评 |
何瑫 |
学士 |
中国文学 |
陈晓明 |
2010 |
B2010(126) |
《阴阳师》、《聊斋志异》鬼怪形象比较 |
应敏燕 |
学士 |
文艺学 |
秦立彦 |
2010 |
B2010(127) |
屋部演变史 |
周诺 |
学士 |
语言学 |
张渭毅 |
2010 |
B2010(010) |
中韩民间文学中仙人形象的比较研究 |
金施恩 |
学士 |
中国文学 |
陈泳超 |
2010 |
B2010(011) |
浅析白先勇小说女性描写中的色彩意象 |
赵恩珍 |
学士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蒋朗朗 |
2010 |
B2010(012) |
中韩四字成语比较与分析 |
宋承炫 |
学士 |
文献学 |
刘瑛 |
2010 |
B2010(013) |
浅析鲁迅笔下的知识分子形象 |
崔丞希 |
学士 |
中国文学 |
商金林 |
2010 |
B2010(014) |
中韩风俗画 |
高明珠 |
学士 |
中国文学 |
王娟 |
2010 |
B2010(015) |
傅雷与孔枝泳的家书比较研究 |
金希仁 |
学士 |
中国文学 |
蒋朗朗 |
2010 |
B2010(016) |
50年代小说题材特点研究 |
金义衍 |
学士 |
中国文学 |
蒋朗朗 |
2010 |
B2010(017) |
中国民间故事中父亲形象研究——艺术与现实的互补关系探讨 |
黄智咏 |
学士 |
中国文学 |
陈连山 |
2010 |
B2010(018) |
论当代台湾文坛思潮新气象——以应台《大江大海一九四九》为视角 |
陈奕蓓 |
学士 |
中国文学 |
蒋朗朗 |
2010 |
B2010(019) |
《三国志演义》中的“赤壁之战”与电影《赤壁》 |
李愉真 |
学士 |
中国文学 |
李鹏飞 |
2010 |
B2010(020) |
浪者的悲歌——浅析白先勇的海外写作 |
钟玲玲 |
学士 |
中国文学 |
蒋朗朗 |
2010 |
B2010(021) |
龙应台近期散文集《目送》研究——通过“关系”悟出人生道理 |
车炫周 |
学士 |
中国文学 |
蒋朗朗 |
2010 |
B2010(022) |
《论语》介词“以”用法考察 |
蔡佩春 |
学士 |
语言学 |
刘子瑜 |
20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