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M2010(01) |
《诗经》文学研究的传承与创新——以朱熹、姚际恒、方玉润为例 |
杨音 |
硕士 |
中国古代文学 |
常森,傅刚 |
2010 |
020/M2010(02) |
班固文学观念研究 |
蔡紫昍 |
硕士 |
文艺学 |
卢永璘 |
2010 |
020/M2010(03) |
哈罗德•布鲁姆“文学经典”理论研究 |
陈曦 |
硕士 |
文艺学 |
金永兵 |
2010 |
020/M2010(04) |
仪式思维与文学 |
兰善兴 |
硕士 |
文艺学 |
杨铸 |
2010 |
020/M2010(05) |
从《与兄平原书》看陆机陆云文章写作观念 |
李蔚超 |
硕士 |
文艺学 |
卢永璘 |
2010 |
020/M2010(06) |
斯皮瓦克近期思想研究-从后殖民批评到全球化政治文化批评的转向 |
王笑 |
硕士 |
文艺学 |
王岳川 |
2010 |
020/M2010(07) |
赫希的解释学思想研究 |
文建平 |
硕士 |
文艺学 |
王丽丽 |
2010 |
020/M2010(08) |
乔纳森•卡勒文学阅读理论研究 |
许璐 |
硕士 |
文艺学 |
董学文 |
2010 |
020/M2010(09) |
反义语素副词语法化研究 |
程名 |
硕士 |
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 |
董秀芳 |
2010 |
020/M2010(10) |
受连用副词约束的VP语块的提取与研究 |
李超 |
硕士 |
汉语言文字学 |
詹卫东 |
2010 |
020/M2010(11) |
汉语“给予”类句式动词类的演变及语义特征分析 |
李莎 |
硕士 |
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 |
叶文曦 |
2010 |
020/M2010(12) |
汉语动结式的生成:一种句法分析及其理论蕴含 |
刘明明 |
硕士 |
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 |
董秀芳 |
2010 |
020/M2010(13) |
庭审语言案例研究——试论权力变量对话语编码的影响 |
吴嘉竹 |
硕士 |
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 |
李娟 |
2010 |
020/M2010(14) |
新平彝语松紧嗓音研究 |
叶泽华 |
硕士 |
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 |
孔江平 |
2010 |
020/M2010(15) |
“容器量词”的类别与“一量名”结构表“满/全”义的标记形式 |
陈丽君 |
硕士 |
汉语言文字学 |
沈阳 |
2010 |
020/M2010(16) |
汉泰时体表达对比研究—-以“了”和“læ:w”对比为例 |
谢安安 |
硕士 |
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 |
叶文曦 |
2010 |
020/M2010(17) |
“一直”和“一向”的句法语义分析 |
褚晶 |
硕士 |
汉语言文字学 |
袁毓林,郭锐 |
2010 |
020/M2010(18) |
表劝告义的“V不得”结构句法语义研究 |
董哲 |
硕士 |
汉语言文字学 |
詹卫东 |
2010 |
020/M2010(19) |
普通话高元音音位系统及音值分析 |
黄英 |
硕士 |
汉语言文字学 |
王韫佳 |
2010 |
020/M2010(20) |
《风俗通韵》研究 |
焦阳 |
硕士 |
汉语言文字学 |
耿振生 |
20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