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2010(95) |
汉语和日语话题标记的功能与话题化 |
朴红花 |
学年 |
语言学 |
汪锋 |
2010 |
T2010(59) |
试论苏轼诗歌中的童趣 |
李美英 |
学年 |
中国文学 |
张鸣 |
2010 |
T2010(58) |
灰色的启蒙:论毕飞宇乡土小说对现代性的反思 |
白惠元 |
学年 |
中国文学 |
陈晓明 |
2010 |
T2010(53) |
地摊文学特质及其评价分析 |
张丽雪 |
学年 |
中国文学 |
金永兵 |
2010 |
T2010(52) |
沉默的声音——试析鲁迅文学中的声音问题 |
杨松梅 |
学年 |
中国文学 |
孔庆东 |
2010 |
T2010(78) |
汉唐宫廷中的知识女性 |
杨光磊 |
学年 |
中国文学 |
杨海峥 |
2010 |
T2010(51) |
论新时期知青小说的“怀乡病”叙事 |
宋鹏程 |
学年 |
中国文学 |
陈晓明 |
2010 |
T2010(50) |
“真实”与夸饰的悖论空间——从“日记文学”看郁达夫自我形象的塑造 |
赵楠 |
学年 |
中国文学 |
吴晓东 |
2010 |
T2010(49) |
未完成的自我:“80后”青春文学的有限孤独 |
张琳 |
学年 |
中国文学 |
陈晓明 |
2010 |
T2010(46) |
《受戒》:唯美的避难所 |
王梓瑜 |
学年 |
中国文学 |
贺桂梅 |
2010 |
T2010(47) |
宇宙的维系——惩罚神话研究 |
郑依菁 |
学年 |
中国文学 |
王娟 |
2010 |
T2010(48) |
想像的民间——中国当代新民谣的发展及其对新民间的塑造 |
严菲菲 |
学年 |
中国文学 |
王娟 |
2010 |
T2010(81) |
中日敦煌学研究的比较思考——试析日本敦煌学研究的文献学内质 |
薛威 |
学年 |
古典文献学 |
李更 |
2010 |
T2010(25) |
他们的花园和王国——圣埃克絮佩里《小王子》的一种解读 |
朱凡 |
学年 |
中国文学 |
秦立彦 |
2010 |
T2010(26) |
敦煌俗曲《五更转》、《十二时》研究 |
吴可 |
学年 |
中国文学 |
杜晓勤 |
2010 |
T2010(27) |
镜中的女子——《雪国》和《桥》的女性镜像审美分析 |
吕漪帆 |
学年 |
中国文学 |
吴晓东 |
2010 |
T2010(28) |
阿来写作与转型期的西藏 |
章闻韶 |
学年 |
中国文学 |
陈晓明 |
2010 |
T2010(86) |
高翥生平交游考 |
俞昕雯 |
学年 |
古典文献学 |
王岚 |
2010 |
T2010(100) |
嵊州方言的体貌助词“得” |
黄梦迪 |
学年 |
语言学 |
李小凡 |
2010 |
T2010(2) |
边缘叙述中的族群寓言——论白先勇《孽子》中的同性恋情与家国意识 |
刘玥 |
学年 |
中国文学 |
蒋朗朗 |
20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