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2010(83) |
《荀子•乐论》思想概述——以“礼”“乐”关系为主 |
袁春杰 |
学年 |
古典文献学 |
王丽萍 |
2010 |
T2010(1) |
孟子与柏拉图的对话比较 |
谢立鑫 |
学年 |
中国文学 |
秦立彦 |
2010 |
T2010(99) |
《王三》口部异读字研究 |
陈稚瑶 |
学年 |
语言学 |
张渭毅 |
2010 |
T2010(82) |
《全宋诗》补正 |
熊修奇 |
学年 |
古典文献学 |
许红霞 |
2010 |
T2010(24) |
斯人何以独憔悴——浅论纳兰性德词“哀感顽艳”词风的形成原因 |
吕虹 |
学年 |
中国文学 |
潘建国 |
2010 |
T2010(88) |
《汉书》李奇注辑佚 |
蒋仁正 |
学年 |
古典文献学 |
杨海峥 |
2010 |
T2010(98) |
南昌方言语气词“唦”初探 |
刘菲晖 |
学年 |
语言学 |
李小凡 |
2010 |
T2010(23) |
北宋黄裳的词及其词学观初探 |
曹德超 |
学年 |
中国文学 |
张鸣 |
2010 |
T2010(110) |
《王三》女部异读字研究 |
王媛媛 |
学年 |
语言学 |
张渭毅 |
2010 |
T2010(109) |
面向中文信息处理的现代汉语“V1+V2+了”结构歧义分析 |
马腾 |
学年 |
语言学 |
詹卫东 |
2010 |
T2010(10) |
同人文学面面观 |
张晓鸥 |
学年 |
中国文学 |
贺桂梅 |
2010 |
T2010(9) |
陌生化诗学研究——以什克洛夫斯基为中心 |
顾晓路 |
学年 |
中国文学 |
金永兵 |
2010 |
T2010(8) |
颓废与死亡——论苏童女性视角小说中的男性困境 |
张玲玲 |
学年 |
中国文学 |
李杨 |
2010 |
T2010(7) |
网络文学“弑神”现象研究 |
高华伟 |
学年 |
中国文学 |
陈晓明 |
2010 |
T2010(6) |
“苍梧”入诗考 |
江鹏 |
学年 |
中国文学 |
陈连山 |
2010 |
T2010(5) |
从尺牍看苏轼谪黄、谪惠生涯 |
谷雪子 |
学年 |
中国文学 |
张鸣 |
2010 |
T2010(90) |
许慎《说文解字》释义元语言分析 |
冷雪涵 |
学年 |
语言学 |
邵永海 |
2010 |
T2010(4) |
本能的困境与认知政治的失败——J.M.库切小说《耻》解读 |
伍观弟 |
学年 |
中国文学 |
陈晓明 |
2010 |
T2010(108) |
“NP1+是+NP2”特异型“是”字句的语境依赖分析——基于生成词库的语义类型 |
何雨殷 |
学年 |
语言学 |
沈阳 |
2010 |
T2010(55) |
从“港人”到“国人”的身份转变——兼探周星驰不同时期的表演风格及其电影的内在精神 |
门聪 |
学年 |
中国文学 |
李杨 |
20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