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D2010(47) |
清末民初小说内外的女学生 |
黄湘金 |
博士 |
中国古代文学 |
夏晓红 |
2010 |
020/D2010(49) |
通往中兴之路——思想文化视域中的宋南渡诗坛 |
王建生 |
博士 |
中国古代文学 |
张鸣 |
2010 |
020/D2010(50) |
旅行故事:空间经验与文学表达——以明清通俗小说为中心 |
李萌昀 |
博士 |
中国古代文学 |
刘勇强 |
2010 |
020/D2010(51) |
《北洋画报》研究 |
陈艳 |
博士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方锡德 |
2010 |
020/D2010(53) |
文学翻译与文学革命——五四作家的文学翻译研究 |
李春 |
博士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方锡德 |
2010 |
020/D2010(52) |
爱美剧运动的理论与实践 |
刘子凌 |
博士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温儒敏 |
2010 |
020/D2010(54) |
“自由人”、“第三种人”再认识 |
吴述桥 |
博士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温儒敏 |
2010 |
020/D2010(55) |
“九十年代诗歌”的内在分歧——以功能建构为视角 |
余祖政 |
博士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曹文轩 |
2010 |
020/D2010(56) |
“个人”从出场到谢幕——试论中国新时期电影(1977-1989)中“个人”话语与国家话语的博弈 |
周薇 |
博士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张颐武 |
2010 |
020/D2010(57) |
波伏瓦他者思想研究 |
成红舞 |
博士 |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
车槿山 |
2010 |
020/D2010(58) |
卢梭在中国——历史语境下对《社会契约论》的翻译与阐释(1898-1926) |
彭姗姗 |
博士 |
比较文化国际汉学 |
刘东 |
2010 |
020/D2010(60) |
殷璠诗论和《河岳英灵集》研究 |
轩新丽 |
博士 |
文艺学 |
卢永璘 |
2010 |
020/D2010(61) |
《孟子》与《庄子》的文学呈现比较研究 |
杨雅雯 |
博士 |
中国古代文学 |
傅刚 |
2010 |
IB2009(008) |
中国古代民族民间音乐的发展(先秦—明清) |
苏禹烈 |
学士 |
文学 |
王娟 |
2009 |
IB2009(072) |
赵树理农村题材小说分析 |
赵恩晟 |
学士 |
文学 |
蒋朗朗 |
2009 |
IB2009(092) |
诸葛亮散文浅论 |
全源锡 |
学士 |
文学 |
程郁缀 |
2009 |
HB2009(022) |
从《王三》与《广韵》反切的异同论《广韵》音系就是《切韵》音系 |
张思宇 |
学士 |
语言学 |
张渭毅 |
2009 |
IB2009(079) |
藏族民间故事里的兔子形象与故事分析 |
黄志英 |
学士 |
文学 |
陈泳超 |
2009 |
IB2009(080) |
中韩蛇郎故事比较研究 |
崔仁英 |
学士 |
文学 |
陈泳超 |
2009 |
IB2009(071) |
论丁玲小说女性形象的变化 |
姜承美 |
学士 |
文学 |
高远东 |
20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