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2009(074) |
灰姑娘型故事的韩•中比较 |
金恩贞 |
学士 |
文学 |
陈泳超 |
2009 |
IB2009(069) |
余华的小说研究 |
朴松儿 |
学士 |
文学 |
蒋朗朗 |
2009 |
HB2009(026) |
《韩非子》中的所字结构简析 |
鲍楠 |
学士 |
语言学 |
宋绍年 |
2009 |
HB2009(005) |
所字结构浅析 |
陈黎 |
学士 |
语言学 |
沈阳 |
2009 |
IB2009(031) |
从小说到电影——从《天下无贼》的改编谈起 |
张欣悦 |
学士 |
文学 |
李杨 |
2009 |
IB2009(032) |
再谈上海这座城——王安忆小说中的上海想象 |
黄帅 |
学士 |
文学 |
韩毓海 |
2009 |
IB2009(034) |
从神坛走向狂欢——未名高校诗歌节文化符号意义阐释兼论诗歌现状 |
许莎莎 |
学士 |
文学 |
陈晓明 |
2009 |
IB2009(035) |
年华流转中的深刻反思——论李碧华小说的“时间感”母题 |
黄晨 |
学士 |
文学 |
计璧瑞 |
2009 |
HB2009(006) |
多维汉语成语教学 |
吴婧文 |
学士 |
语言学 |
沈阳 |
2009 |
IB2009(037) |
从贾樟柯的县城影像看知识分子的政治文化想象和身份认同 |
孔小溪 |
学士 |
文学 |
李杨 |
2009 |
IB2009(038) |
《海角七号》的文化政治 |
曹典 |
学士 |
文学 |
李杨 |
2009 |
IB2009(022) |
从《红楼梦》的诗性内核看《红楼梦评论》及其美学研究方向 |
刘琪 |
学士 |
文学 |
卢永璘 |
2009 |
IB2009(039) |
反熵者的熵增——对王小波的误读与解读 |
褚玥 |
学士 |
文学 |
陈晓明 |
2009 |
IB2009(010) |
丁耀亢传奇的悲凉感 |
崔乐 |
学士 |
文学 |
刘勇强 |
2009 |
GB2009(001) |
辛弃疾诗文流传考略 |
王耐刚 |
学士 |
古典文献 |
吴殴 |
2009 |
H2009(012) |
梧州话新老派音韵差异比较研究 |
张惠清 |
学士 |
语言学 |
李小凡 |
2009 |
IB2009(023) |
论《文心雕龙》中的比喻 |
张珊 |
学士 |
文学 |
卢永璘 |
2009 |
IB2009(040) |
武侠小说忠义观的现代性——以金庸、古龙、张大春为例 |
李卿 |
学士 |
文学 |
李杨 |
2009 |
H2009(013) |
平遥方言的儿尾和儿话 |
张珺 |
学士 |
语言学 |
李小凡 |
2009 |
IB2009(011) |
行旅•节日 |
岳娜 |
学士 |
文学 |
刘勇强 |
20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