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2009(063) |
浅谈“阐释” |
薛晋蓉 |
学士 |
文学 |
金永兵 |
2009 |
IB2009(045) |
重构历史与阶级想象的困窘——以《明朝那些事儿》为例看web2.0时代草根的历史书写 |
黄妍 |
学士 |
文学 |
陈晓明 |
2009 |
IB2009(003) |
简论牛郎织女传说的类型和分布 |
翟昊 |
学士 |
文学 |
陈连山 |
2009 |
IB2009(049) |
“纯文学与通俗文学的融合”——浅析麦家小说的多元化特征 |
刘月悦 |
学士 |
文学 |
陈晓明 |
2009 |
IB2009(060) |
二十世纪末的精神堡垒——试论新时期中国“先锋”作家对卡夫卡作品的阐释 |
史画 |
学士 |
文学 |
张辉 |
2009 |
IB2009(050) |
从《梅兰芳》看陈凯歌的“第五代”历程 |
张婧婧 |
学士 |
文学 |
张颐武 |
2009 |
IB2009(064) |
《高兴》小说与电影叙事的差异——兼论电影改编后的意义再造 |
马佳 |
学士 |
文学 |
蒋朗朗 |
2009 |
IB2009(065) |
从都市空间记忆书写看朱天心的美学思想 |
李娜 |
学士 |
文学 |
蒋朗朗 |
2009 |
IB2009(017) |
论元杂剧中的酒店客舍场景 |
刘文渊 |
学士 |
文学 |
张鸣 |
2009 |
HB2009(025) |
文部演变史 |
詹春立 |
学士 |
语言学 |
张渭毅 |
2009 |
IB2009(052) |
回家或无家可归——《风雅颂》简析 |
陈思 |
学士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张颐武 |
2009 |
IB2009(004) |
百花深处:旧京花事与岁时民俗一窥 |
莫晓敏 |
学士 |
文学 |
陈连山 |
2009 |
HB2009(015) |
重庆方言“着”字的研究 |
马正玲 |
学士 |
语言学 |
项梦冰 |
2009 |
IB2009(053) |
“男旦”意象——从《霸王别姬》到《梅兰芳》 |
曾晓静 |
学士 |
文学 |
张颐武 |
2009 |
IB2009(055) |
寻花问柳——妓女意象的香港寓言和情感变迁 |
张咏思 |
学士 |
文学 |
李杨 |
2009 |
IB2009(056) |
化外之地的旧瓶新酒——探讨李碧华“故事新编”的手法与香港后殖民意识的关系 |
王敏宝 |
学士 |
文学 |
李杨 |
2009 |
IB2009(066) |
文艺中的人性——以周星驰电影为例的分析 |
刘天琦 |
学士 |
文学 |
金永兵 |
2009 |
IB2009(009) |
对中国早期汉传佛教石窟造像艺术民族化、民俗化的进一步探究——以云冈石窟为例探究中国早期汉传佛教造像艺术对古印度犍陀罗艺术的继承与民族化、世俗化改造 |
商诺奇 |
学士 |
文学 |
王娟 |
2009 |
HB2009(003) |
傅雷翻译法语文学作品中的成语使用研究 |
刘可有 |
学士 |
语言学 |
袁毓林 |
2009 |
H2009(011) |
两组近义动词的语义搭配分析 |
周天天 |
学士 |
语言学 |
叶文曦 |
20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