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2009(020) |
清初文人的仕宦生活与学术成就——以王士禛为考察中心 |
王晖 |
学士 |
文学 |
潘建国 |
2009 |
HB2009(033) |
汉语与日语趋向表达的对比研究 |
山佳淑岬 |
学士 |
语言学 |
袁毓林 |
2009 |
IB2009(091) |
文学主题思想《水浒传》、《洪吉童传》人物形象分析与历史改造 |
权俊珉 |
学士 |
文学 |
潘建国 |
2009 |
HB2009(032) |
新加坡华语语法句法考察 |
周倩如 |
学士 |
语言学 |
沈阳 |
2009 |
HB2009(031) |
略论双音节汉越词中的古代汉语借词与越南语自造词 |
黎黄梅 |
学士 |
语言学 |
朱彦 |
2009 |
IB2009(090) |
《聊斋志异》花精形象的研究 |
金礼珍 |
学士 |
文学 |
潘建国 |
2009 |
IB2009(089) |
辛弃疾的“闲愁”意蕴探析 |
欧阳良妍 |
学士 |
文学 |
张鸣 |
2009 |
IB2009(075) |
汉语、印尼语谚语中动物形象比较暨与民族观的关系 |
程伟斌 |
学士 |
文学 |
陈泳超 |
2009 |
IB2009(088) |
黄遵宪诗歌中的域外风情 |
黄慕忆 |
学士 |
文学 |
夏晓虹 |
2009 |
IB2009(087) |
清代小说《玉娇梨》和17世纪朝鲜小说《九云梦》比较—以人物形象和爱情关系为中心— |
李碧娜 |
学士 |
文学 |
潘建国 |
2009 |
IB2009(068) |
《阿Q正传》与《花郎的后裔》之比较研究 |
辛淑贤 |
学士 |
文学 |
高远东 |
2009 |
IB2009(078) |
“邵康节传说”对中韩两国民间文学的影响 |
朴修贤 |
学士 |
文学 |
陈泳超 |
2009 |
IB2009(086) |
杜甫社会诗歌的研究 |
李树沃 |
学士 |
文学 |
程郁缀 |
2009 |
IB2009(085) |
清代小说《林兰香》与18世纪朝鲜小说《丁香传》、《鸟有兰传》比较研究——女性形象的比较 |
吴济均 |
学士 |
文学 |
潘建国 |
2009 |
IB2009(084) |
由牟子《理惑论》看佛学与儒学的对话——以“孝”为核心 |
车荣珠 |
学士 |
文学 |
常森 |
2009 |
IB2009(083) |
《西游记》、《封神演义》与《田禹治》在道术方面的比较 |
李真龙 |
学士 |
文学 |
潘建国 |
2009 |
IB2009(082) |
李渔小说实践之探索——从拟话本小说与其改编传奇出发 |
吴欣慧 |
学士 |
文学 |
潘建国 |
2009 |
IB2009(081) |
《三国演义》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
南炅我 |
学士 |
文学 |
程郁缀 |
2009 |
IB2009(077) |
新加坡华人的“鬼节” |
林欣蓓 |
学士 |
文学 |
陈泳超 |
2009 |
IB2009(067) |
丰子恺与儿童的情缘 |
张安娜 |
学士 |
文学 |
蒋朗朗 |
20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