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M2009(53) |
清末民初狄葆贤的小说活动 |
杨杰 |
硕士 |
中国古代文学 |
潘建国 |
2009 |
020/M2009(54) |
《新序》、《说苑》研究——在事语类古书的视野下 |
叶博 |
硕士 |
中国古代文学 |
常森 |
2009 |
020/M2009(55) |
梁佩兰诗歌风格论 |
张力 |
硕士 |
中国古代文学 |
刘勇强 |
2009 |
020/M2009(56) |
《月月小说》时期的周桂笙译著活动考察 |
张圣刚 |
硕士 |
中国古代文学 |
夏晓虹 |
2009 |
020/M2009(57) |
明代文人的苏诗观 |
林惠彬(韩国) |
硕士 |
中国古代文学 |
张鸣 |
2009 |
020/M2009(58) |
“不杀生”与“身体布施”佛教伦理观念对唐代小说的影响——以《薛伟》、《杨叟》故事为中心 |
文黛皙(Dessislava Vendova) |
硕士 |
中国古代文学 |
刘勇强 |
2009 |
020/M2009(59) |
“两个口号”论争考释 |
陈帅锋 |
硕士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温儒敏 |
2009 |
020/M2009(60) |
从“旧小说”到新文学——文学革命前后的叶圣陶 |
陈振中 |
硕士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陈平原,王枫 |
2009 |
020/M2009(61) |
“土改叙述”及其所开启的文学叙事传统与现代性想象 |
丛治辰 |
硕士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陈晓明 |
2009 |
020/M2009(62) |
现代城市的发现:城市景观、电影“国语”与作为他者的乡村 |
范雪 |
硕士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李杨 |
2009 |
020/M2009(63) |
网络时代耽美文学及女性意识 |
李娜 |
硕士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蒋朗朗 |
2009 |
020/M2009(64) |
从“想象”到现实——从30年代初的左翼批评话语及早期革命文学 |
李松睿 |
硕士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吴晓东 |
2009 |
020/M2009(65) |
从手段到目的:上海女性小说的性观念嬗变——以张爱玲、王安忆和卫慧为例 |
刘芳 |
硕士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韩毓海 |
2009 |
020/M2009(66) |
作为习作家的沈从文——一个文学者在新文学传统中的历程 |
欧阳国焰 |
硕士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王枫 |
2009 |
020/M2009(67) |
永远的乡下人——沈从文“乡下人”自我认同的建构与变迁 |
庞书纬 |
硕士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孔庆东 |
2009 |
020/M2009(68) |
选本与“90年代诗歌”——以《岁月的遗照》和《1998中国新诗年鉴》为中心 |
彭敏 |
硕士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臧力 |
2009 |
020/M2009(69) |
新世纪“底层文学”现象研究 |
史竞男 |
硕士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贺桂梅 |
2009 |
020/M2009(70) |
禹的神性和来源暨民间文学研究思路浅析 |
孙春芳 |
硕士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陈泳超 |
2009 |
020/M2009(71) |
共和国第八年——1957年的文学、文化状况与政党政治问题 |
孙佳山 |
硕士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韩毓海 |
2009 |
020/M2009(72) |
明代通俗小说中的说唱 |
王芸 |
硕士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黄卉 |
20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