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D2009(37) |
论张洁创作的演变及其文学史意义 |
饶翔 |
博士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陈晓明 |
2009 |
020/D2009(38) |
主体的生成机制——十七年电影内外的身体话语 |
史静 |
博士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张颐武 |
2009 |
020/D2009(39) |
论早期革命文艺的快感及形态(1927—1947)——左翼、苏区和延安文艺的三个面相 |
司晨 |
博士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陈晓明 |
2009 |
020/D2009(41) |
中岛敦文学的比较研究——以怀疑主义为中心 |
郭勇 |
博士 |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
严绍璗 |
2009 |
020/D2009(42) |
《三国演义》在韩国的传播与影响 |
肖伟山 |
博士 |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
严绍璗 |
2009 |
D2009(52) |
莫里哀喜剧在中国 |
徐欢颜 |
博士 |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
孟华 |
2009 |
020/D2009(43) |
比较视野中的越剧文化 |
何恬 |
博士 |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
刘东 |
2009 |
020/D2009(44) |
电影的转折——比较文学视野下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电影研究 |
李阳 |
博士 |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
戴锦华 |
2009 |
020/D2009(45) |
视觉呈现与主体位置——比较文学视野下的文化重读 |
张慧瑜 |
博士 |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
戴锦华 |
2009 |
020/D2009(46) |
西学东渐与“四部”解体——从分类变化看中国学术体系变迁 |
文韬 |
博士 |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
刘东 |
2009 |
020/D2009(47) |
清末民初的粤语书写 |
李婉薇 |
博士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陈平原 |
2009 |
020/D2009(48) |
西周金文军礼初步研究 |
金美京(韩国) |
博士 |
中国古典文献学 |
李家浩 |
2009 |
020/M2009(95) |
从语境诠释汉语多义词之研究 |
许旖庭 |
硕士(北京大学与新加坡国立大学联办) |
汉语言文字学 |
钟荣富,郭锐 |
2009 |
020/M2009(094) |
新加坡华语中的方言词融合程度 |
蒋政音 |
硕士(北京大学与新加坡国立大学联办) |
汉语言文字学 |
王惠(国大),项梦冰(北大) |
2009 |
I/B2008(054) |
晚清女戏曲家刘清韵创作初探 |
张思静 |
学士 |
文学 |
夏晓虹 |
2008 |
I/B2008(055) |
卡尔维诺与民间文学 |
张志娟 |
学士 |
文学 |
陈咏超 |
2008 |
I/B2008(056) |
卡夫卡《城堡》的表现主义叙事 |
裴春明 |
学士 |
文学 |
金永兵 |
2008 |
H/B2008(001) |
基于唐诗语料的红色词的专指与通指的区分研究 |
杨璐 |
学士 |
应用语言学 |
胡俊峰,詹卫东 |
2008 |
I/B2008(001) |
《古事记》与“隐藏的女性” |
史诗 |
学士 |
文学 |
严绍宕 |
2008 |
GB2008(001) |
上博简《民之父母》思想内涵新探 |
马昕 |
学士 |
文献 |
徐刚 |
20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