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2023(57) |
理想世界的告退:莎士比亞問題劇中的文類顛覆與解體 |
张灏洋 |
硕士 |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
张沛 |
2023 |
M2023(58) |
“二十四孝”概念的知识生成研究 |
刘雪丽 |
硕士 |
中国语言文学(中国民间文学) |
王娟 |
2023 |
M2023(59) |
“鹦鹉问主”故事类型研究 |
吕思婷 |
硕士 |
中国语言文学(中国民间文学) |
陈连山 |
2023 |
M2023(60) |
中国古代岁时节日民俗书写研究 |
杨心宇 |
硕士 |
中国语言文学(中国民间文学) |
陈连山 |
2023 |
T2023(001) |
浅析《西游补》中的行者之梦 |
王心仪 |
学年 |
汉语言文学 |
李鹏飞 |
2023 |
T2023(002) |
镜中人——异常空间在中国都市传说中的地位和作用 |
邴翛淇 |
学年 |
汉语言文学 |
王娟 |
2023 |
T2023(003) |
网络语言对汉语言文化的影响分析 |
王梓伊 |
学年 |
汉语言 |
周韧 |
2023 |
T2023(004) |
从物我关系看庄子生死观 |
韦力 |
学年 |
古典文献学 |
王丽萍 |
2023 |
T2023(005) |
“英雄”的解构与重塑——论莫言80年代小说中的军人书写 |
杨洁瑜 |
学年 |
汉语言文学 |
丛治辰 |
2023 |
T2023(006) |
上古汉语“更”的虚词语义分析 |
陈洁 |
学年 |
汉语言 |
邵永海 |
2023 |
T2023(007) |
论网络文学二创作品中的“红色思潮”现象 |
李荣桓 |
学年 |
中文专业 |
路杨 |
2023 |
T2023(008) |
日本山姥与欧洲女巫的比较研究 |
金山政博 |
学年 |
汉语言文学 |
陈泳超 |
2023 |
T2023(009) |
基于Bert模型的虚词词义消歧研究——以汉语副词“才”为例 |
邓皓文 |
学年 |
应用语言学 |
詹卫东 |
2023 |
T2023(010) |
“时间循环”网文——寻找方向的重开方舟 |
欧阳子绚 |
学年 |
当代文学 |
邵燕君 |
2023 |
T2023(011) |
“创造”的“暗面”——《不周山》的文明视野 |
谷雨霖 |
学年 |
汉语言文学 |
张丽华 |
2023 |
T2023(012) |
现代汉语并列式复合动词语义组配研究初探 |
刘悦月 |
学年 |
汉语言 |
叶文曦 |
2023 |
T2023(013) |
是什么让“前”与“后”的对立消失? |
孙陈亦 |
学年 |
应用语言学 |
詹卫东 |
2023 |
T2023(047) |
现代汉语虚词分析方法:从语义使用条件到语义背景 |
张旖诺 |
学年 |
语言学 |
汪锋 |
2023 |
T2023(048) |
“死亡”叙事与历史意识——以余华90年代“三部曲”为中心 |
王姿懿 |
学年 |
汉语言文学专业 |
路杨 |
2023 |
T2023(014) |
德阳老湖广话中的浊塞音、浊塞擦音考察——兼论浊音清化的一个代际变异案例 |
尹不移 |
学年 |
汉语言 |
陈保亚 |
20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