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M2008(53) |
70年代小说中的身体叙事与新时期转型(1972-1979) |
唐爱梅 |
硕士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贺桂梅 |
2008 |
020/M2008(54) |
狂欢与抵抗——网络文化中的戏仿现象研究 |
王斌 |
硕士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贺桂梅 |
2008 |
020/M2008(55) |
“文学革命”的另一面——民初言论视野中的“政治”与“文学” |
卫纯 |
硕士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王风 |
2008 |
020/M2008(56) |
1940年代“诗人节”研究 |
杨琼 |
硕士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商金林 |
2008 |
020/M2008(57) |
“新文化运动”发生考论 |
袁一丹 |
硕士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陈平原,王风 |
2008 |
020/M2008(58) |
贾樟柯电影语新世纪中国知识分子的文化政治想象 |
袁园 |
硕士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李杨 |
2008 |
020/M2008(58) |
贾樟柯电影与新世纪中国知识分子的文化政治想象 |
袁园 |
硕士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李杨 |
2008 |
020/M2008(59) |
知识分子的反抗立场——论张承志和陈映真 |
张凡姗 |
硕士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计璧瑞 |
2008 |
020/M2008(60) |
明散曲中的节日习俗 |
张婷 |
硕士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黄卉 |
2008 |
020/M2008(61) |
被忽略的革命 |
张彦 |
硕士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孔庆东 |
2008 |
020/M2008(62) |
北新书局:新文学出版的理想与实践 |
郑伟汉 |
硕士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温儒敏 |
2008 |
020/M2008(63) |
广西宜州市做玡禁与山歌研究 |
钟健 |
硕士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陈泳超 |
2008 |
020/M2008(64) |
战时“批评空间”的限度——《七月》与《希望》研究 |
钟永强 |
硕士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高远东 |
2008 |
020/M2008(65) |
北平沦陷时期散文研究 |
朱丹 |
硕士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吴晓东 |
2008 |
020/M2008(66) |
中国当代小说视野中的拉美“魔幻现实主义” |
朱晓科 |
硕士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韩毓海 |
2008 |
020/M2008(67) |
古韵悠远的文化乌托邦——林语堂向西方人呈现的北京形象 |
董炜 |
硕士 |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
张辉 |
2008 |
020/M2008(68) |
木兰形象的跨文化书写 |
洪潇潇 |
硕士 |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
张辉 |
2008 |
020/M2008(69) |
象棋之诸种文化境界——以域外棋类文化为参照 |
金海英 |
硕士 |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
陈跃红 |
2008 |
020/M2008(70) |
新诗历史的叙述与新诗本体的建构 |
吴向廷 |
硕士 |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
车槿山 |
2008 |
020/M2008(71) |
经典好莱坞的华裔女性套话——以黄柳霜出演电影为中心 |
阎炎 |
硕士 |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
张沛 |
20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