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2008(58) |
论苏轼记体文的艺术特征 |
李鑫 |
学年 |
中国文学 |
张鸣 |
2008 |
T2008(59) |
论鲁迅的“社会批评”——以鲁迅的上海经验(1927—1936)为中心 |
余明发 |
学年 |
中国文学 |
高远东 |
2008 |
T2008(60) |
“80后”作家写作的“青春文学”作品研究——以张悦然小说为例 |
黎小夏 |
学年 |
中国文学 |
张颐武 |
2008 |
T2008(65) |
五四时期的儿童文学观——以鲁迅、周作人为例 |
莫晓敏 |
学年 |
中国文学 |
张沛 |
2008 |
T2008(88) |
基于韵书和语料的古诗文对仗研究 |
彭楠赟 |
学年 |
语言学 |
张化瑞 |
2008 |
T2008(89) |
现代汉语二价名词相关句式的变换研究——含有介词“对”的句式中“对”字省略条件研究 |
魏雪 |
学年 |
语言学 |
袁毓林 |
2008 |
T2008(79) |
浅论“孟子道性善” |
赖纪伟 |
学年 |
古典文献学 |
顾歆艺 |
2008 |
T2008(66) |
一场蝶梦逍遥游——《庄子》悲剧意识分析 |
王学强 |
学年 |
中国文学 |
常森 |
2008 |
T2008(67) |
“快意恩仇”里的新与变——论金庸小说的“复仇”主题 |
罗欢 |
学年 |
中国文学 |
李杨 |
2008 |
T2008(68) |
高启诗歌的浪漫风格 |
罗吉森 |
学年 |
中国文学 |
张鸣 |
2008 |
T2008(69) |
论古代文学中云南印象之初现——从元至明初旅滇诗人的创作谈起 |
刘晨 |
学年 |
中国文学 |
张鸣 |
2008 |
T2008(70) |
在儒林中挣扎的女性——《儒林外史》之女性分析 |
李莎 |
学年 |
中国文学 |
潘建国 |
2008 |
T2008(71) |
论巴赫金文论中主人公与作者的相互关系 |
董乐 |
学年 |
中国文学 |
金永兵 |
2008 |
T2008(22) |
浅谈苏珊•桑塔格的“反对阐释” |
薛晋蓉 |
学年 |
中国文学 |
金永兵 |
2008 |
T2008(24) |
在“主流”与“另类”之间——由张悦然和春树的比较影射不同的“80后”群体 |
黄妍 |
学年 |
中国文学 |
邵燕君 |
2008 |
T2008(25) |
分析郭德纲相声的民间性及其意义 |
翟昊 |
学年 |
中国文学 |
陈连山 |
2008 |
T2008(26) |
浅谈《赵氏孤儿》元明刊本内涵与艺术表现之差异——兼谈明刊本宾白的作用及特点 |
刘月悦 |
学年 |
中国文学 |
张鸣 |
2008 |
T2008(27) |
乡土之上的美学理想——论迟子建乡土小说的构建 |
史画 |
学年 |
中国文学 |
曹文轩 |
2008 |
T2008(28) |
山之野性与水之灵性——花儿、吴歌歌词之比较 |
张婧婧 |
学年 |
中国文学 |
陈泳超 |
2008 |
T2008(57) |
苦难,荒诞与何以救赎——余华《兄弟》研究 |
马佳 |
学年 |
中国文学 |
蒋朗朗 |
20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