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D2008(21) |
基于认知“凹凸转换”原则的现当代汉语语法研究 |
古川裕 |
博士 |
汉语言文字学 |
陆俭明 |
2008 |
020/D2008(22) |
J焦点与副词“才”“就”的对比研究 |
蒋静忠 |
博士 |
汉语言文字学 |
沈阳 |
2008 |
020D2008(47) |
现代汉语派生式“是”字句研究 |
李范烈 |
博士 |
汉语言文字学 |
沈阳 |
2008 |
020/D2008(23) |
完结短语假设和汉语虚化结果补语研究——兼论汉语结果补语、体标记和趋向补语的句法问题 |
玄玥 |
博士 |
汉语言文字学 |
沈阳 |
2008 |
020/D2008(24) |
程颐《易》学研究 |
姜海军 |
博士 |
中国古典文献学 |
孙钦善 |
2008 |
020/D2008(25) |
朱熹《诗经》学探研 |
吴洋 |
博士 |
中国古典文献学 |
杨忠 |
2008 |
020/D2008(26) |
张九龄与盛唐文学 |
陈先明 |
博士 |
中国古代文学 |
钱志熙 |
2008 |
020/D2008(27) |
《左传》文学接受研究 |
刘成荣 |
博士 |
中国古代文学 |
钱志熙 |
2008 |
020/D2008(28) |
柳宗元的文道观及其文学创作研究 |
康建强 |
博士 |
中国古代文学 |
葛晓音 |
2008 |
020/D2008(29) |
门第才学之争与中唐文学 |
刘占召 |
博士 |
中国古代文学 |
葛晓音 |
2008 |
020/D2008(30) |
隋暨初唐类书编纂与文学 |
田媛 |
博士 |
中国古代文学 |
袁行霈 |
2008 |
020/D2008(31) |
《说苑研究——以战国秦汉之间的文献累积与学术史为中心》 |
徐建委 |
博士 |
中国古代文学 |
袁行霈 |
2008 |
020/D2008(32) |
明代科举与明中期至清初通俗小说研究 |
叶楚炎 |
博士 |
中国古代文学 |
刘勇强 |
2008 |
020/D2008(33) |
五四新文化人的自我塑造——以鲁迅、周作人为考察中心 |
林分份 |
博士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陈平原 |
2008 |
020/D2008(34) |
《中央日报》副刊研究(1928-1949) |
赵丽华 |
博士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商金林 |
2008 |
020/D2008(35) |
论中国现代“重写型”小说 |
祝宇红 |
博士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方锡德 |
2008 |
020/D2008(36) |
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研究——当代大众文化与领导权问题 |
师力斌 |
博士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张颐武 |
2008 |
020/D2008(37) |
20世纪末大陆及港台的同志书写与男性建构研究 |
许维贤 |
博士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陈晓明 |
2008 |
020/D2008(38) |
“唯物”的新美学——论当代小说的日常生活叙事 |
于淑静 |
博士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陈晓明 |
2008 |
020/D2008(39) |
现代性世俗化——柏杨作品论 |
张清芳 |
博士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陈晓明 |
20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