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2007(037) |
抒情传统的发明个案——胡兰成抒情方案研究 |
刘子超 |
学士 |
文学 |
商金林 |
2007 |
IB2007(038) |
死亡的狂欢——黔西孝歌类型及孝歌仪式功能研究 |
廖中培 |
学士 |
文学 |
陈连山 |
2007 |
HB2007(024) |
《论语》《孟子》中的宾语兼语式初探 |
许维静 |
学士 |
语言学 |
胡敕瑞 |
2007 |
T2007(32) |
万里江湖入归梦——论姜夔的江湖世界及“思归”之情 |
章思慧 |
学士 |
中国文学 |
张鸣 |
2007 |
H/S0710 |
韩国汉语字词汇研究 |
李慈然 |
硕士 |
汉语语言文学 |
宋绍年 |
2007 |
|
晁补之古体诗研究 |
林佩媚 |
硕士 |
中国古代文学 |
张鸣 |
2007 |
H/S0719 |
“程度副词+名词”结构的语义分析及与相关句式的对比研究 |
王楠 |
硕士 |
汉语言文字学 |
詹卫东 |
2007 |
|
傅玄乐府诗研究 |
许然 |
硕士 |
中国古代文学 |
葛晓音 |
2007 |
T2007(23) |
由《巴黎茶花女遗事》看林译小说的中国式改造 |
张思静 |
学年 |
中国文学 |
夏晓虹 |
2007 |
T2007(24) |
端午仪式的结构 |
张志娟 |
学年 |
中国文学 |
陈连山 |
2007 |
T2007(25) |
静水流深——浅析王安忆小说中的悲剧意识 |
伍蕴瑜 |
学年 |
中国文学 |
计璧瑞 |
2007 |
T2007(74) |
基于唐诗语料的情感色彩分析——赤义类 |
杨璐 |
学年 |
语言学 |
胡俊峰 |
2007 |
T2007(26) |
寻找本体——“新批评”中的兰色姆与布鲁克斯 |
史诗 |
学年 |
中国文学 |
金永兵 |
2007 |
T2007(58) |
《竹坡诗话》版本源流考 |
马昕 |
学年 |
古典文献学 |
王岚 |
2007 |
T2007(27) |
论辛弃疾的登临词 |
侯晓晨 |
学年 |
中国文学 |
张鸣 |
2007 |
T2007(57) |
明遗民黄周星18种传记资料所涉问题考证 |
张心远 |
学年 |
古典文献学 |
李简 |
2007 |
T2007(28) |
童趣的强化——央视版《西游记》电视剧的改编宗旨 |
鲁子奇 |
学年 |
中国文学 |
刘勇强 |
2007 |
T2007(43) |
灰姑娘型故事两种异文的地域性差异分析 |
邢程 |
学年 |
中国文学 |
王娟 |
2007 |
T2007(54) |
由六朝志怪小说《搜神记》、《搜神后记》看古代文人的动物观 |
李欣 |
学年 |
古典文献学 |
刘玉才 |
2007 |
T2007(75) |
关于古代汉语的“定语后置” |
邵琛欣 |
学年 |
语言学 |
邵永海 |
20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