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M2007(45) |
论西汉赋家身份的演变——以社会政治为中心 |
祁峰 |
文学硕士 |
中国古代文学 |
于迎春 |
2007 |
020/M2007(46) |
儒雅为业——晋唐时期琅琊颜氏的家学变迁 |
颜维琦 |
文学硕士 |
中国古代文学 |
钱志熙,杜晓勤 |
2007 |
020/M2007(47) |
《论<虬髯客传>故事在戏曲中的改编与重构》 |
袁晓希 |
文学硕士 |
中国古代文学 |
张鸣 |
2007 |
020/M2007(48) |
《域外小说集》与中国现代小说的发生 |
郭春梅 |
文学硕士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高远东 |
2007 |
020/M2007(49) |
90年代后尼采阐释的转折——以刘小枫《尼采的微言大义》为中心 |
黄晶 |
文学硕士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韩毓海 |
2007 |
020/M2007(50) |
想象建设与革命的方式——以草明为中心的50年代工业题材小说研究 |
黄敏劼 |
文学硕士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李杨 |
2007 |
|
“心身之学”:韩少功和他的九十年代(1988-2002) |
季亚娅 |
文学硕士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贺桂梅 |
2007 |
020/M2007(51) |
1930年代《中学生》杂志与中学写作教育 |
李斌 |
文学硕士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商金林 |
2007 |
020/M2007(52) |
1930年代中期《大公报》周边的青年作家研究 |
李开君 |
文学硕士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温儒敏 |
2007 |
020/M2007(53) |
历史语境与泰戈尔阐释——1920及1950、60年代泰戈尔在中国的接受分析 |
刘黎琼 |
文学硕士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商金林 |
2007 |
020/M2007(54) |
困境•绝境•处境——王安石变法故事的当代讲述 |
卢燕娟 |
文学硕士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韩毓海 |
2007 |
020/M2007(55) |
被消费的战争图像——以抗战时期的《良友》画报为中心 |
倪咏娟 |
文学硕士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陈平原 |
2007 |
020/2007(69) |
空中飘落的画象:论郁达夫的自述 |
王灏 |
文学硕士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孔庆东 |
2007 |
|
《徘徊在城乡之间——论近年来农民工主题定作》 |
王兴菜 |
文学硕士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蒋朗朗 |
2007 |
|
在幕启幕落之间——对邓丽君现象的多维解读与意义探寻 |
魏薇 |
文学硕士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张颐武 |
2007 |
|
《第八日》 |
文珍 |
文学硕士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曹文轩 |
2007 |
I/S0728 |
文学性蔓延命题与中国当代社会 |
吴弘毅 |
文学硕士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臧棣 |
2007 |
I/S0727 |
延安“京剧革命”简论——以《逼上梁山》、《三打祝家庄》为中心 |
吴燕 |
文学硕士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温儒敏 |
2007 |
I/S0726 |
后革命时代的家族叙事——以《古船》和《家族》为中心 |
杨峰 |
文学硕士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李杨 |
2007 |
I/S0737 |
北大未名BBS兰若寺版研究 |
袁博 |
文学硕士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陈泳超 |
20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