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思想史与文学史视野中的“娜拉”——五四前后的女性解放话语与现代文化想象 |
张春田 |
文学硕士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陈平原 |
2007 |
|
重构自我世界,救赎社会理想——论《青狐》与《无字》 |
郑磊 |
文学硕士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计璧瑞 |
2007 |
|
碧霞元君信仰研究 |
仲林 |
文学硕士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王娟 |
2007 |
|
来自城市的细处——谈1929-1939年卞之琳诗歌的写作与阅读 |
篍原日易 |
文学硕士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方锡德 |
2007 |
|
猴子与欧洲文化视野中的中国人形象——从18世纪“中国热”到20世纪初 |
董熠晶 |
文学硕士 |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
陈跃红 |
2007 |
|
欧阳修《诗话》的批评特征 |
郭鸷 |
文学硕士 |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
陈跃红 |
2007 |
|
新文学视域中“世界文学”的建构——1935-1936年《世界文库》编译出版研究 |
姜璐璐 |
文学硕士 |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
张辉 |
2007 |
|
图兰朵的变形 |
尚垒 |
文学硕士 |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
车槿山 |
2007 |
|
“现代主义诗人”穆旦和英国浪漫主义 |
徐梦 |
文学硕士 |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
张辉 |
2007 |
020/M2007(73) |
论姜夔词的“骚雅”风格 |
冼宪漳 |
文学硕士 |
中国古代文学 |
程郁缀 |
2007 |
|
香港后殖民语境中写作人的自我文化身份建构——论董桥的专栏文章 |
李嘉慧 |
文学硕士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计璧瑞 |
2007 |
I/B2006(049) |
从《世说新语·文学》看魏晋文人、学者风貌 |
唐曼曼 |
学士 |
文学 |
李鹏飞 |
2006 |
G/B2006(016) |
“辅车相依”之“辅”、“车”考 |
张梦迪 |
学士 |
古典文献 |
董洪利 |
2006 |
I/B2006(001) |
张爱玲作品雅俗共赏的特点与戏曲之关系 |
蔡蕊 |
学士 |
汉语言文学 |
方锡德 |
2006 |
I/B2006(002) |
作为民俗的“潘金莲” |
周昱 |
学士 |
文学 |
王娟 |
2006 |
G/B2006(001) |
陈思王曹子建植诗之泛思 |
金学影 |
学士 |
古典文献 |
吴鸥 |
2006 |
G/B2006(002) |
《千载佳句》校读刍议 |
张一南 |
学士 |
古典文献 |
刘玉才 |
2006 |
H/B2006(001) |
试论《左传》中几个副词的语义指向与虚化机制 |
常鸣 |
学士 |
汉语 |
宋绍年 |
2006 |
H/B2006(002) |
歌部字演变小史 |
朱珠 |
学士 |
汉语 |
张渭毅 |
2006 |
I/B2006(003) |
论穆时英笔下的乡村世界 |
张红丽 |
学士 |
中国文学 |
吴晓东 |
20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