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B2006(010) |
“一时”、“临时”和“暂时”的辨析 |
柳美英 |
学士 |
汉语言 |
郭锐 |
2006 |
G/B2006(006) |
《全宋诗》重出诗杂考释例 |
张金凤 |
学士 |
古典文献 |
顾永新 |
2006 |
I/B2006(014) |
当代商业巫术——以长江钟表商店(化名)为例 |
王芸 |
学士 |
文学 |
王娟 |
2006 |
H/B2006(011) |
表“追加”范围副词“也”,“还”,“又”,“再”比较研究 |
俞诸亮 |
学士 |
汉语言 |
郭锐 |
2006 |
G/B2006(007) |
支脂之部字演变小史 |
姜勇 |
学士 |
古典文献 |
张渭毅 |
2006 |
I/B2006(015) |
关于“史诗”的史诗性叙述——“史诗”词义在中国与西方的比较研究 |
郑熙青 |
学士 |
中国文学 |
车槿山 |
2006 |
G/B2006(008) |
宋代两张维及其诗作误隸考 |
王旭东 |
学士 |
古典文献 |
漆永祥 |
2006 |
I/B2006(016) |
萧红小说批评的历史研究——以《生死场》为例 |
陈益 |
学士 |
文学 |
姜涛 |
2006 |
H/B2006(012) |
杭州方言声调的声学分析 |
钱一凡 |
学士 |
汉语言学 |
孔江平 |
2006 |
H/B2006(013) |
现代汉语时态副词“正”、“正在”、“在”的比较研究 |
胡晓丹 |
学士 |
汉语言学 |
郭锐 |
2006 |
G/B2006(009) |
孟子心性学说视野下的礼学思想 |
张德付 |
学士 |
古典文献 |
董洪利 |
2006 |
H/B2006(014) |
同形数量名结构同指与异指分析 |
曾石铭 |
学士 |
汉语言 |
詹卫东 |
2006 |
I/B2006(017) |
浅论余华的叙述转型——从控制叙述到叙述控制的转变 |
李娜 |
学士 |
文学 |
贺桂梅 |
2006 |
H/B2006(015) |
闽北(枫坡)方言文白异读现象初探 |
曾惠娟 |
学士 |
汉语言 |
李小凡 |
2006 |
H/B2006(016) |
元部字演变小史 |
曾恺 |
学士 |
汉语言 |
张渭毅 |
2006 |
I/B2006(018) |
浅析“十七年”文学魅力所在 |
段祖庆 |
学士 |
中国文学 |
陈晓明 |
2006 |
H/B2006(017) |
大学和谐校园文化建设刍议 |
曲丹 |
学士 |
汉语 |
金永兵 |
2006 |
G/B2006(010) |
黄承吉学术初探 |
徐丽丽 |
学士 |
古典文献 |
漆永祥 |
2006 |
I/B2006(019) |
民间爱情婚姻故事中的女性形象类型浅析 |
刘敦海 |
学士 |
文学 |
陈泳超 |
2006 |
I/B2006(020) |
当代文学中的“土改”叙述 |
丛治辰 |
学士 |
汉语言文学 |
陈晓明 |
20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