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2006(034) |
用生命诠释信义_论《范巨卿鸡黍死生交》 |
俞卿 |
学士 |
中国文学 |
刘勇强 |
2006 |
I/B2006(035) |
从网络流行歌曲看当代青年文化 |
杨箪璐 |
学士 |
文学 |
王娟 |
2006 |
I/B2006(036) |
美的历险——1895年之前的奥斯卡·王尔德及其唯美主义 |
张文奕 |
学士 |
文学 |
金永兵 |
2006 |
G/B2006(014) |
《天问》研究历史与现状评述 |
吴远琴 |
学士 |
古典文献 |
高路明 |
2006 |
I/B2006(037) |
从唐传奇中文人负心看男权思想——由《霍小玉传》和《莺莺传》说开去 |
王姝 |
学士 |
中国文学 |
刘勇强 |
2006 |
I/B2006(038) |
艾布拉姆斯《镜与灯》对中国文论的影响 |
孙昊牧 |
学士 |
中国文学 |
金永兵 |
2006 |
I/B2006(039) |
“城”与“国”——《边城》与《雪国》时空处理比较 |
庞书纬 |
学士 |
中国现代文学 |
吴晓东 |
2006 |
H/B2006(022) |
“为什么”和“为了什么”的比较分析 |
刘妍 |
学士 |
汉语言学 |
郭锐 |
2006 |
G/B2006(015) |
《全芳备祖》考述 |
刘丽雯 |
学士 |
古典文献 |
李更 |
2006 |
I/B2006(040) |
道路通向城市? |
周瑜 |
学士 |
汉语言 |
邵燕君 |
2006 |
I/B2006(041) |
试论民俗与经济的关系 |
郑炳全 |
学士 |
文学 |
王娟 |
2006 |
I/B2006(042) |
从《饥饿的女儿》看虹影 |
邓丹枫 |
学士 |
文学 |
陈晓明 |
2006 |
H/B2006(023) |
重庆(市区)方言中的句末[E]音变初探 |
董思聪 |
学士 |
中国文学 |
李小凡 |
2006 |
I/B2006(043) |
时空转换的思维标志 |
徐巧韵 |
学士 |
文学 |
王娟 |
2006 |
I/B2006(044) |
内外之间——《现代中国诗选》研究 |
张力 |
学士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姜涛 |
2006 |
I/B2006(045) |
三三和夭夭:沈从文笔下少女形象的比较研究 |
王慧 |
学士 |
中国文学 |
吴晓东 |
2006 |
I/B2006(046) |
沈从文笔下的河妓研究 |
周一希 |
学士 |
文学 |
姜涛 |
2006 |
I/B2006(047) |
程颢的精神世界与其诗歌意趣之观照 |
罗旻 |
学士 |
中国文学 |
张鸣 |
2006 |
I/B2006(048) |
先秦文献的色彩记述及其美学意义例说 |
范晶晶 |
学士 |
中国文学 |
陈跃红 |
2006 |
H/B2006(024) |
德宏傣语声调的语音学研究 |
杨若晓 |
学士 |
汉语言 |
孔江平 |
20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