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2023(077) |
普通话母语者对日语疑问终助词“か”的习得 |
李思娴 |
学年 |
语言学 |
王韫佳 |
2023 |
T2023(078) |
《秘书省续编到四库阙书目》子部考述 |
刘佳然 |
学年 |
古典文献 |
刘玉才 |
2023 |
T2023(079) |
“更加”和“越发”的句法和语义分析 |
张汝佳 |
学年 |
语言学 |
范晓蕾 |
2023 |
T2023(080) |
叙事历史化策略的阐释与反思——以杰姆逊的《政治无意识》为例 |
杨伊涵 |
学年 |
文艺学 |
王丽丽 |
2023 |
T2023(081) |
徐志摩诗歌的古典与现代 |
覃江琳 |
学年 |
汉语言文学 |
李国华 |
2023 |
T2023(082) |
“影诗装置”、大众诗人与媒介叠印——从毕赣《路边野餐》与塔可夫斯基电影的互文性谈起 |
王诗情 |
学年 |
汉语言文学 |
戴锦华 |
2023 |
T2023(083) |
九河纳西语核心词替换动态过程的建模分析 |
陈凯迪 |
学年 |
汉语言学 |
李子鹤 |
2023 |
T2023(084) |
现实的黑洞与想象的填充:王安忆八九十年代饮食书写探究 |
谢曼舒 |
学年 |
现当代文学 |
丛治辰 |
2023 |
T2023(085) |
由“淫”到“情”:《红楼梦》尤三姐人物论 |
李沐熹 |
学年 |
汉语言文学 |
李鹏飞 |
2023 |
T2023(086) |
在“新”与“旧”之间:试论萧红的《小城三月》 |
温宁馨 |
学年 |
汉语言文学 |
吴晓东 |
2023 |
T2023(087) |
生死之中——浅析当代辽宁地区满族丧葬仪式 |
谭媛方 |
学年 |
民间文学 |
王娟 |
2023 |
T2023(088) |
“符号化的同人想象”:以《光·遇》角色配对形式为例 |
夏欣欣 |
学年 |
汉语言文学 |
邵燕君 |
2023 |
T2023(089) |
论当代流行文化中“中式婚礼”恐怖性的生成 |
程程 |
学年 |
汉语言文学 |
王娟 |
2023 |
T2023(090) |
画中人型故事之禁忌母题浅探 |
杜雨璇 |
学年 |
文学专业 |
王娟 |
2023 |
T2023(091) |
历史同人初探:对“真实”的解构与重构 |
刘涵湘 |
学年 |
汉语言文学 |
邵燕君 |
2023 |
T2023(092) |
瑞安话两对前高元音韵母的产出合并机制 |
陈子儒 |
学年 |
汉语言 |
李子鹤 |
2023 |
T2023(093) |
语音情感的跨语言表达研究——以汉语方言为例 |
王景怡 |
学年 |
汉语言 |
吴西愉 |
2023 |
T2023(094) |
社会危机中的“拓荒者”形象——以威拉·凯瑟“内布拉斯加系列”为例 |
朱施蓉 |
学年 |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
秦立彦 |
2023 |
T2023(095) |
伦理困境与叙事裂隙——孙犁小说《钟》的未完成性 |
尹润秋 |
学年 |
汉语言文学 |
吴晓东 |
2023 |
T2023(096) |
“工业叙事”与“科幻中国”的现代性想象——基于《流浪地球》多文本比较研究和意识形态分析 |
庞翔升 |
学年 |
汉语言文学 |
丛治辰 |
20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