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2023(117) |
汉语词与泰语词的结构层面之间的异同 |
胡鸿 |
学年 |
汉语言文学 |
朱彦 |
2023 |
T2023(118) |
汉泰的象声词对比研究 |
金芊娅 |
学年 |
汉语言文学 |
朱彦 |
2023 |
T2023(119) |
汉泰语含颜色词成语对比研究 |
陆秀香 |
学年 |
汉语言文学 |
朱彦 |
2023 |
T2023(120) |
丁玲文学中女性形象价值观的改变 |
张昊宇 |
学年 |
汉语言文学 |
王风 |
2023 |
T2023(121) |
魔幻与现实的双重变奏——阿斯图里亚斯《玉米人》 |
金安娜 |
学年 |
汉语言文学 |
程梦稷 |
2023 |
T2023(122) |
语气副词“明明”与“分明”的对比分析 |
岳聪微 |
学年 |
汉语言文学 |
朱彦 |
2023 |
T2023(123) |
潮汕地区的妈祖信仰——以“亥爷”信仰与“营老爷”游神仪式为例 |
吴义平 |
学年 |
汉语言文学 |
程梦稷 |
2023 |
T2023(124) |
试论《山海经》中部分神话符号及其文化意义——以作品中部分类人神为例 |
陈熙畯 |
学年 |
汉语言文学 |
白一瑾 |
2023 |
T2023(125) |
中日狐妖形象对比——以妲己与玉藻前为例 |
田中千景 |
学年 |
汉语言文学 |
陈泳超 |
2023 |
T2023(126) |
2020年至2022年疫情期间韩语新词语探讨 |
李东柱 |
学年 |
汉语言文学 |
朱彦 |
2023 |
T2023(127) |
《山海经》的多元价值 |
大桥龙一 |
学年 |
汉语言文学 |
程梦稷 |
2023 |
T2023(128) |
汉语与饮食有关的外来词的汉化分析 |
马萌辉 |
学年 |
汉语言文学 |
万艺玲 |
2023 |
D2023(01) |
《诗经》与明代的社会生活 |
李凌云 |
博士 |
中国古典文献学 |
廖可斌 |
2023 |
D2023(02) |
茅盾的抗战流徙与文艺变相 |
张石 |
博士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孔庆东 |
2023 |
D2023(03) |
经典之辩——弗兰克·克默德文学批评思想研究 |
李莹 |
博士 |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
张辉 |
2023 |
D2023(04) |
相互标记的跨语言研究 |
林恩琦 |
博士 |
汉语言文字学 |
郭锐 |
2023 |
D2023(05) |
现代汉语中的反预期标记研究 |
程蓉 |
博士 |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
董秀芳 |
2023 |
D2023(06) |
现代汉语负面评价构式的事理立场研究 |
曹晓玉 |
博士 |
汉语言文字学 |
詹卫东 |
2023 |
D2023(07) |
以礼释例:杜预《春秋》义例学及其渊源研究 |
冉雪立 |
博士 |
中国古代文学 |
傅刚 |
2023 |
D2023(08) |
明代前期藏传佛教信仰的竞争 |
李晢美 |
博士 |
中国古典文献学 |
廖可斌 |
20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