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2004(066) |
从“走出家庭”到“在同一地平线上——五四时期与80年代文学对社会、家庭中女性角色的不同阐释 |
杜娟 |
学士 |
中国文学 |
戴锦华 |
2004 |
I/B2004(067) |
淡化“历史”浓缩上海都市文化精华——王安忆的《长恨歌》解读 |
王蓓 |
学士 |
中国文学 |
张颐武 |
2004 |
I/B2004(068) |
试论王融的政治成就和诗歌创作——永明文人个案研究 |
金溪 |
学士 |
中国文学 |
钱志熙 |
2004 |
I/B2004(069) |
试论元杂剧中的智谋剧 |
袁晓希 |
学士 |
中国文学 |
张鸣 |
2004 |
I/B2004(070) |
镜子里的城市——铁凝1995-2003年小说中的城市 |
吴晓楠 |
学士 |
中国文学 |
戴锦华 |
2004 |
I/B2004(071) |
以情感为主线——论苏曼舒小说叙事结构的特点 |
王杨 |
学士 |
中国文学 |
夏晓虹 |
2004 |
I/B2004(072) |
自我寻找的艰辛历程——略论王蒙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
郑磊 |
学士 |
中国文学 |
计璧瑞 |
2004 |
I/B2004(073) |
同人杂志的北“橘”南“枳”——以1927年《语丝》与《现代评论》南迁为例子论同人杂志生存境遇的变迁 |
倪咏娟 |
学士 |
中国文学 |
王枫 |
2004 |
I/B2004(074) |
穆旦诗歌中的“我”和“我们”探析 |
徐梦 |
学士 |
中国文学 |
张辉 |
2004 |
I/B2004(075) |
试论孟称舜的戏曲创作 |
郭道平 |
学士 |
中国文学 |
张鸣 |
2004 |
I/B2004(076) |
全球化时代知识分子的文化身份——读萨义德的《知识分子论》 |
朱莹莹 |
学士 |
中国文学 |
王岳川 |
2004 |
H/B2004(024) |
明清小说中的几组时间词 |
蔡晓铭 |
学士 |
中国文学 |
胡敕瑞 |
2004 |
I/B2004(077) |
从改革的辩护律师到淡出文学史——分析《三年五载》的时代性与批判性 |
周兰 |
学士 |
中国文学 |
贺桂梅 |
2004 |
I/B2004(078) |
冯至《十四行集》中的浪漫主义因素 |
马楠 |
学士 |
中国文学 |
臧棣 |
2004 |
I/B2004(079) |
男性世界里的“妇女命运的歌手” |
丁笑丹 |
学士 |
中国文学 |
王枫 |
2004 |
I/B2004(080) |
浦起龙的《读杜心解》 |
侯冬华 |
学士 |
中国文学 |
钱志熙 |
2004 |
I/B2004(081) |
试从张爱玲散文探其人生情怀,家庭观念和生命哲学 |
姚娜 |
学士 |
中国文学 |
商金林 |
2004 |
H/B2004(022) |
浅析汉语网络用语 |
李常伟 |
学士 |
中国文学 |
陈保亚 |
2004 |
020/M2004(021)s |
现代汉语NV得N’V’句式的语义研究 |
陈园媛 |
硕士 |
汉语言 |
沈阳 |
2004 |
020/M2004(068) |
日本记忆与北京生活——周作人的文化理想建构 |
鸟谷真由美 |
硕士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陈平原 |
20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