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2004(44) |
崇高与卑贱——革命中国“民间”叙述的诡论现象 |
韩笑 |
学年 |
中国文学 |
张颐武 |
2004 |
T2004(71) |
论“屋”部字从上古到现代的演变 |
肖敏 |
学年 |
语言学 |
张渭毅 |
2004 |
T2004(55) |
从诸宫调的音乐形式反观中西音乐体制及其体现的文化内涵差异 |
刘洛克 |
学年 |
中国文学 |
陈跃红 |
2004 |
T2004(22) |
晚清小说中的华夷心态——以知识分子为中心 |
胡永志 |
学年 |
中国文学 |
孔庆东 |
2004 |
T2004(56) |
中产梦:一个话语构建的神话——对《新周刊》的个案研究 |
周丽娜 |
学年 |
中国文学 |
戴锦华 |
2004 |
T2004(70) |
汉语声调的音乐机制 |
邝剑菁 |
学年 |
语言学 |
陈保亚 |
2004 |
T2004(21) |
行走中的“立场”——刘索拉的当代写作 |
彭蕾 |
学年 |
中国文学 |
戴锦华 |
2004 |
T2004(62) |
从《论语》看孔子对天的认识 |
田天 |
学年 |
古典文献学 |
王丽萍 |
2004 |
T2004(60) |
栏杆探微 |
李敏 |
学年 |
古典文献学 |
顾永新 |
2004 |
T2004(20) |
自己的天空——陈染、林白、棉棉、卫慧长篇小说代表作比较分析 |
杨舒 |
学年 |
中国文学 |
贺桂梅 |
2004 |
T2004(19) |
徐祯卿生平考述 |
杨菲 |
学年 |
中国文学 |
张健 |
2004 |
T2004(69) |
对两个时代两部作品集动量词使用的分析 |
杨霁楚 |
学年 |
语言学 |
陆俭明 |
2004 |
T2004(59) |
《全宋诗》册二四重出诗考 |
洪亚楠 |
学年 |
古典文献学 |
王岚 |
2004 |
T2004(18) |
儒林中的成长——简评《儒林外史》中的两个青年形象 |
彭亮 |
学年 |
中国文学 |
刘勇强 |
2004 |
T2004(23) |
试分析《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成为红色经典的诸种原因 |
杨珂 |
学年 |
中国文学 |
陈晓明 |
2004 |
T2004(17) |
福楼拜在20世纪20年代中国的接受 |
刘媛尊 |
学年 |
中国文学 |
陈跃红 |
2004 |
T2004(16) |
探询女性隐痛的根源——解读铁凝小说 |
王雅静 |
学年 |
中国文学 |
贺桂梅 |
2004 |
T2004(58) |
《至元嘉禾志》版本考略 |
张逸临 |
学年 |
古典文献学 |
李更 |
2004 |
T2004(68) |
“一+动量词”重叠式使用情况分析 |
白冰 |
学年 |
语言学 |
陆俭明 |
2004 |
T2004(15) |
“耻辱的门”:自我改写的限制——刘半农的认同危机(1911-1927) |
袁一丹 |
学年 |
中国文学 |
王风 |
20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