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2023(09) |
先秦歷史著述編纂研究-以《上博簡》和《清華簡》中的世系、語類、大事紀為中心 |
李慎谦 |
博士 |
中国古代文学 |
李零 |
2023 |
D2023(10) |
山西古国古族地理考 |
马轶男 |
博士 |
中国古代文学 |
李零 |
2023 |
D2023(11) |
汉唐间的经学、历数与古史年代建构 |
王雨桐 |
博士 |
中国古代文学 |
袁行霈 |
2023 |
D2023(12) |
晚唐复古文学现象研究——以皮陆为中心 |
徐韫琪 |
博士 |
中国古代文学 |
杜晓勤 |
2023 |
D2023(13) |
《史记》天人书写研究: 以断限、体例、引书为中心 |
赵想 |
博士 |
中国古代文学 |
常森 |
2023 |
D2023(14) |
创造世界的方法——王安忆的上海书写研究 |
崔贞仁 |
博士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贺桂梅 |
2023 |
D2023(15) |
革命·乡土·性别——萧红在现代文学场域中的独特性 |
李剑章 |
博士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孔庆东 |
2023 |
D2023(16) |
跨域流动中的文学与政治 ——重绘“东北作家群”的认知地图(1931-1948) |
刘东 |
博士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吴晓东 |
2023 |
D2023(17) |
鲁迅的现代知识阶级观研究 |
郑浩月 |
博士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高远东 |
2023 |
D2023(18) |
“图绘”日常生活:危机、症候与救赎 |
勾彦殳 |
博士 |
文艺学 |
金永兵 |
2023 |
D2023(19) |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文艺话语研究 |
罗茂轩 |
博士 |
文艺学 |
金永兵 |
2023 |
D2023(20) |
万州方言语法研究 |
向思琦 |
博士 |
汉语言文字学 |
郭锐 |
2023 |
D2023(21) |
清末以来北京话的押韵实践与当代北京话押韵感知研究 |
张高媛 |
博士 |
汉语言文字学 |
王韫佳 |
2023 |
D2023(22) |
宋人别集在明代的存藏、刊刻与流播研究 |
刘扬 |
博士 |
中国古典文献学 |
廖可斌 |
2023 |
D2023(23) |
清代《周易》異文研究的學術史考察 |
张亿 |
博士 |
中国古典文献学 |
漆永祥 |
2023 |
D2023(24) |
官场语境下的中唐诗歌 |
张钊 |
博士 |
中国古代文学 |
钱志熙 |
2023 |
D2023(25) |
书写大后方:抗战时期的战争经验与文学叙事 |
崔源俊 |
博士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吴晓东 |
2023 |
D2023(26) |
“革命文学”的边陲: 1920年代中国无政府主义的越界与想象 |
刘晓宇 |
博士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计璧瑞 |
2023 |
D2023(27) |
战时新声——抗战时期的声音实践及跨域流动(1931-1945) |
王今 |
博士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陈平原 |
2023 |
D2023(28) |
面向大众,面向现实——瞿秋白的文艺思想与文化实践(1931-1933) |
薛凡佳 |
博士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高远东 |
20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