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2003(061) |
从几首诗看晚年穆旦的写作 |
王璞 |
学士 |
文科试验班·文学 |
洪子诚 |
2003 |
I/B2003(062) |
文化共生体下的知识分子选择 |
陈佳勇 |
学士 |
文试·文学 |
温儒敏 |
2003 |
I/B2003(040) |
放逐——文化史意义上的赛珍珠 |
陈勤 |
学士 |
中国文学 |
戴锦华 |
2003 |
I/B2003(063) |
站在大文化的背景之下——简析周涛散文 |
毓卉 |
学士 |
中国语言文学 |
计璧瑞 |
2003 |
I/B2003(064) |
清官的世界——说书公案题材的若干清官现象初探 |
刘艳伟 |
学士 |
中国文学 |
刘勇强 |
2003 |
I/B2003(065) |
浅论《笑府》的市民性及其意图 |
王晓白 |
学士 |
文学 |
陈泳超 |
2003 |
020/M2003(48) |
历史转折期阿垅诗论之研究 |
陈卫国 |
硕士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孙玉石 |
2003 |
020/M2003(51) |
论郁达夫创作的转型 |
韩颖 |
硕士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温儒敏 |
2003 |
020/M2003(57) |
从佛经故事到现代小说——沈从文的短篇小说集《月下小景》外八篇研究 |
李霞 |
硕士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商金林 |
2003 |
020/M2003(01) |
《史记》的小说化倾向 |
邬素娴 |
硕士 |
中国古代文学 |
费振刚 |
2003 |
020/M2003(02) |
从唐传奇名篇看两性关系 |
黄嘉蕴 |
硕士 |
古代文学 |
周先慎 |
2003 |
020/M2003(04) |
副词“还”与“还是”、“又”的比较分析 |
马俊英 |
硕士 |
汉语言文字学 |
袁毓林,沈阳 |
2003 |
T2003(84) |
支遁佛学略论 |
刘荻 |
学年 |
古典文献学 |
刘玉才 |
2003 |
T2003(4) |
沉沦——从女性主义者到革命话语的囚徒 |
朱明慧 |
学年 |
中国文学 |
戴锦华 |
2003 |
T2003(85) |
从“忆”看字义场的聚散离合 |
韩穗 |
学年 |
古典文献学 |
胡赦瑞 |
2003 |
T2003(5) |
《马伯乐》研究 |
汪晨芳 |
学年 |
中国文学 |
商金林 |
2003 |
T2003(6) |
“历史—个体命运”和“乡土—生存方式”——从王安忆近期创作谈起 |
董熠晶 |
学年 |
中国文学 |
贺桂梅 |
2003 |
T2003(98) |
敖陶孙诗韵研究 |
杨丙涛 |
学年 |
语言学 |
张渭毅 |
2003 |
T2003(7) |
从书斋到舞台中心——《雷雨》的经典化过程 |
吴燕 |
学年 |
中国文学 |
贺桂梅 |
2003 |
T2003(8) |
论窦娥故事及窦娥形象的演变 |
张娜 |
学年 |
中国文学 |
刘勇强 |
2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