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2003(99) |
“红”系颜色词在汉语成语中的文化内涵分析——兼论颜色词差异性研究中文化因素的地位 |
阎炎 |
学年 |
语言学 |
陈保亚 |
2003 |
T2003(62) |
一“翼”孤行——《翼》诗刊研究 |
金楠 |
学年 |
中国文学 |
姜涛 |
2003 |
T2003(63) |
“身体”与真实的交界——浅论“棉卫”文化及相关社会现象 |
李小天 |
学年 |
中国文学 |
张颐武 |
2003 |
T2003(64) |
文化体验与张爱玲的选择 |
弓琳 |
学年 |
中国文学 |
贺桂梅 |
2003 |
T2003(100) |
两种特殊句式的主动句、被动句、无被句之间的转换 |
李洪彦 |
学年 |
语言学 |
沈阳 |
2003 |
T2003(101) |
是非问句简单回答形式演变的历时考察 |
运红娜 |
学年 |
语言学 |
杨荣祥 |
2003 |
T2003(65) |
从《错斩崔宁》看公案小说话本的价值 |
孙佳楠 |
学年 |
中国文学 |
张鸣 |
2003 |
T2003(9) |
郁达夫小说的“女性情结” |
徐国辉 |
学年 |
中国文学 |
吴晓东 |
2003 |
T2003(10) |
在追随中自我 A Research of Modern Metropolitan Novels |
金锐 |
学年 |
中国文学 |
张颐武 |
2003 |
T2003(102) |
事态句中“是”前副词与句尾“的”的共现情况考察 |
赵欣 |
学年 |
语言学 |
沈阳 |
2003 |
T2003(103) |
先秦汉语的语气词“乎” |
刘莹 |
学年 |
语言学 |
杨荣祥 |
2003 |
T2003(104) |
试析现代汉语中表腿足动作的动词 |
朱喜峰 |
学年 |
语言学 |
詹卫东 |
2003 |
T2003(66) |
《射雕三部曲》人物谱系 |
姚秀程 |
学年 |
中国文学 |
孔庆东 |
2003 |
T2003(67) |
镜子内外的决断之痛——论冯至的生存理念在《伍子胥》中的外化 |
张佳妮 |
学年 |
中国文学 |
贺桂梅 |
2003 |
T2003(105) |
《左传》的“乎” |
华亭 |
学年 |
语言学 |
杨荣祥 |
2003 |
T2003(68) |
从《海上花列传》看洋场文人对青楼女子的暧昧态度 |
章迪思 |
学年 |
中国文学 |
夏晓虹 |
2003 |
T2003(69) |
方生未死之间:1947—1950年的巴金 |
仲林 |
学年 |
中国文学 |
贺桂梅 |
2003 |
T2003(70) |
黄庭坚的诗歌与书法 |
颜维琦 |
学年 |
中国文学 |
钱志熙 |
2003 |
T2003(71) |
论《蜀山剑侠传》的超越生命观 |
蒋炯毅 |
学年 |
中国文学 |
孔庆东 |
2003 |
T2003(72) |
历史帷幕前的舞蹈——拆解“新历史小说”对人性的思索 |
叶秋玲 |
学年 |
中国文学 |
曹文轩 |
2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