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2023(49) |
新时期以来北京城市空间的文学书写 |
刘以宁 |
博士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张颐武 |
2023 |
D2023(50) |
山西作家群创作实践研究(1940—1960年代) |
张永新 |
博士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贺桂梅 |
2023 |
D2023(51) |
文学与国民教育—— 马修·阿诺德的批评实践与对话语境 |
任昊 |
博士 |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
张辉 |
2023 |
D2023(52) |
电影符号学:理论的迸发与“话语网络”的形成 |
王年军 |
博士 |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
戴锦华 |
2023 |
D2023(53) |
风物·演艺·仪式:洛阳桥传说流动形态研究 |
程浩芯 |
博士 |
中国语言文学(中国民间文学) |
陈泳超 |
2023 |
D2023(54) |
中国当代体育文化形象表现 |
金胜原 |
博士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张颐武 |
2023 |
D2023(55) |
《新时期以来小说中的“地主”形象研究》 |
陈斓 |
博士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韩毓海 |
2023 |
B2022(001) |
《春香传》和《西厢记》中的主要女性人物形象比较研究 |
孙炅吾 |
学士 |
汉语言文学 |
白一瑾 |
2022 |
B2022(002) |
从农事诗看陆游为农、重农的思想嬗变 |
兰宇 |
学士 |
汉语言文学 |
李简 |
2022 |
B2022(003) |
多元信仰杂糅下的民众生活 ——以G村为例 |
韩玉忠 |
学士 |
汉语言文学 |
王娟 |
2022 |
B2022(004) |
《西游记》宇宙观探析 |
卞准燮 |
学士 |
汉语言文学 |
白一瑾 |
2022 |
B2022(005) |
从道德层面剖析《水浒传》中武松和李逵的连环杀人行为,并研究小说虚构现实与道德判断的相关关系 |
白昇珪 |
学士 |
汉语言文学 |
白一瑾 |
2022 |
B2022(006) |
刘备与曹操的领导艺术比较分析 |
柳昇延 |
学士 |
汉语言文学 |
白一瑾 |
2022 |
B2022(007) |
论辛弃疾的咏春词与咏秋词 |
崔素荣 |
学士 |
汉语言文学 |
白一瑾 |
2022 |
B2022(008) |
《红楼梦》人物塑造分析 |
金善洪 |
学士 |
汉语言文学 |
白一瑾 |
2022 |
B2022(009) |
论废名《桥》的诗性生成 |
赖家瑀 |
学士 |
汉语言文学 |
李国华 |
2022 |
B2022(010) |
赛博格与仿生人:赛博空间中的主体想象 ——以《攻壳机动队》与《银翼杀手2049》为例 |
王筱蔓 |
学士 |
汉语言文学 |
秦立彦 |
2022 |
B2022(011) |
重返故地的“说书人”——《果园城记》的人称分析 |
张诺娅 |
学士 |
汉语言文学 |
吴晓东 |
2022 |
B2022(012) |
“几乎”的语义分析及其近义副词比较 |
吴雪玲 |
学士 |
汉语言 |
范晓蕾 |
2022 |
B2022(013) |
冯至早期爱情诗与抒情的可能性 |
林怡萱 |
学士 |
汉语言文学 |
张丽华 |
20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