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2022(060) |
薛宝琴形象研究——兼论《红楼梦》人物塑造中的写意化手法 |
杨婉婷 |
学年 |
汉语言文学 |
李鹏飞 |
2022 |
T2022(061) |
“五·四”前后白话小说中因果关系词“因(为)”比较探析——基于《儿女英雄传》和《老张的哲学》 |
王天韵 |
学年 |
汉语言 |
李娟 |
2022 |
T2022(062) |
共同体想象与自我身份认知——以《声入人心》粉丝群体为例论网络趣缘社群的身份想象 |
于洋 |
学年 |
现当代文学 |
李杨 |
2022 |
T2022(063) |
何谓“爱女文”——以“网络激进女权”推崇的代表性网文为例 |
周小丫 |
学年 |
汉语言文学 |
邵燕君 |
2022 |
T2022(064) |
明代诸司体公案小说对于“珥笔书”的袭用、改编与新创——以余象斗《廉明公案》、《诸司公案》为例 |
王少坤 |
学年 |
汉语言文学 |
潘建国 |
2022 |
T2022(065) |
阮元“文笔”论与近现代文学理论 |
贺嘉丽 |
学年 |
汉语言文学 |
周兴陆 |
2022 |
T2022(066) |
“叩一口钟”——论汪曾祺1940年代的中国式意识流小说 |
詹艺 |
学年 |
现代文学 |
李国华 |
2022 |
T2022(067) |
东山(铜陵)方言两字组连读变调的声学和知觉研究 |
林婧涵 |
学年 |
汉语言文学 |
王韫佳 |
2022 |
T2022(068) |
试析嵇康《声无哀乐论》中“儒道会通”思想 |
管芸芸 |
学年 |
文学方向 |
杜晓勤 |
2022 |
T2022(069) |
《史记》动词性成分作定语研究 |
张芷涵 |
学年 |
汉语言 |
刘子瑜 |
2022 |
T2022(070) |
秦汉思想信仰对日本文学的影响——以《竹取物语》为中心 |
李书懿 |
学年 |
语言学 |
刘萍 |
2022 |
T2022(071) |
集杜诗之滥觞——孔平仲寄赠孙朴集杜诗研究 |
林牧阳 |
学年 |
汉语言文学 |
张剑 |
2022 |
T2022(072) |
网络语言中的字化现象 |
江佳明 |
学年 |
应用语言学 |
汪锋 |
2022 |
T2022(073) |
汉语母语者日语“元音+鼻音”结构的语音声学研究 |
刘怡然 |
学年 |
汉语言 |
吴西愉 |
2022 |
T2022(074) |
乌帽红裙的沉醉与悲哀——《桃花扇》中才子佳人角色的新变 |
马梓涵 |
学年 |
汉语言文学 |
李简 |
2022 |
T2022(075) |
纸钱习俗研究——以河南省信阳市息县为例 |
孙欣琦 |
学年 |
文学专业 |
王娟 |
2022 |
T2022(076) |
“晒龙王”祈雨习俗研究 |
邵嘉晴 |
学年 |
汉语言文学专业 |
王娟 |
2022 |
T2022(077) |
过渡礼仪视域下的丧葬仪式研究——以河北省高阳县南庞口村丧葬仪式为例 |
李宇轩 |
学年 |
民间文学 |
王娟 |
2022 |
T2022(078) |
理论批评视域下的《反对理论》——略论早期反理论思潮及其现实意义 |
鲁毅然 |
学年 |
文艺学 |
王丽丽 |
2022 |
T2022(079) |
“差点(没)VP”正反同义机器判别能力的实验研究 |
王涵思 |
学年 |
应用语言学 |
詹卫东 |
20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