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2020(006) |
张爱玲的上海都市文化书写 |
屈杨冰洁 |
学士 |
汉语言文学 |
时胜勋 |
2020 |
B2020(007) |
从《李黄》到《白蛇传》:白蛇传故事主题探究 |
张雪 |
学士 |
汉语言文学 |
陈连山 |
2020 |
B2020(008) |
米兰·昆德拉作品中的身份焦虑与弥合尝试 |
李璐 |
学士 |
汉语言文学 |
秦立彦 |
2020 |
B2020(009) |
汉代拟屈作兴盛的原因及意义 |
杨悦施 |
学士 |
汉语言文学 |
常森 |
2020 |
B2020(010) |
回归现场——“新文化运动”初期阐释的多义性 |
刘文欣 |
学士 |
汉语言文学 |
王风 |
2020 |
B2020(011) |
金湖话两字组连读变调 |
曹艺舰 |
学士 |
汉语言 |
王韫佳 |
2020 |
B2020(012) |
《纬略》资料转引和使用方式初探 |
于涵煦 |
学士 |
古典文献学 |
李更 |
2020 |
B2020(013) |
时空营构与五代、宋初词的文人化 |
林立 |
学士 |
汉语言文学 |
张剑 |
2020 |
B2020(014) |
从“圣者”到爱国诗人、人民诗人——冯至的杜甫想象 |
廖秀芳 |
学士 |
汉语言文学 |
王风 |
2020 |
B2020(016) |
先锋性的延续:论余华90年代长篇小说的“简化”趋势 |
张萌 |
学士 |
汉语言文学 |
陈晓明 |
2020 |
B2020(017) |
梁启超在1920年代的文学情感论 |
唐文清 |
学士 |
汉语言文学 |
陆胤 |
2020 |
B2020(132) |
《儒林外史》中的理想人物形象分析:通过人物形象分析研究《儒林外史》对当今社会的启示 |
黄多永 |
学士 |
汉语言文学 |
白一瑾 |
2020 |
B2020(133) |
许筠与四友比较 |
朴承俊 |
学士 |
汉语言文学 |
白一瑾 |
2020 |
B2020(134) |
《春香传》与《西厢记》比较研究 |
金振熙 |
学士 |
汉语言文学 |
白一瑾 |
2020 |
B2020(135) |
风波中的女诗人——李清照与许兰雪轩诗词比较 |
孙润曙 |
学士 |
汉语言文学 |
白一瑾 |
2020 |
B2020(136) |
论鲁迅《阿Q正传》的讽刺艺术 |
郑雅泳 |
学士 |
汉语言文学 |
高远东 |
2020 |
B2020(018) |
从中美作品对比看《人民文学》“非虚构写作”倡议——以《冷血》、《中国在梁庄》为比较文本 |
黄岭贝 |
学士 |
汉语言文学 |
李杨 |
2020 |
B2020(019) |
“诗的电影”——由诗歌与中国诗电影的文本互涉考察诗与电影的双向互动 |
孙子绚 |
学士 |
汉语言文学 |
秦立彦 |
2020 |
B2020(020) |
《吕氏春秋》指示代词研究 |
李泓霖 |
学士 |
汉语言 |
邵永海 |
2020 |
B2020(021) |
明末清初白话小说的乡村书写研究 |
施楠楠 |
学士 |
汉语言文学 |
潘建国 |
2020 |